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黄马乡冯家村有个标志性建筑——一把大算盘。村里为什么要立一把大算盘?原来,这是在引导村民少算个人小账、多算集体大账。
20多年前,廖有水就回到村里流转村民闲置的土地,如今面积已近600亩。“粮食是一笔‘大账’,不论面积多少,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关系到大家的安全。”今年52岁的廖有水作为一名党员,也在时刻为村里“打着算盘”。
去年,廖有水又算了一笔账:“过去村民大多种单季稻,不愿种双季稻,要说原因,无非是双季稻比单季稻多一倍的用工时间。”廖有水觉得,村民怕麻烦也无可厚非,但农田的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实在可惜。
于是,还没等村干部上门动员,廖有水早已在田里翻耕,把几百亩地全部种上早稻。“我不能光想着自己划不划算,作为种粮大户,理应响应号召。况且,虽然投入多了,但粮食增产了,这笔账就是值的。”他说。在廖有水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在去年种上了早稻。
“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柴米油盐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在冯家村的一栋老房子里,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念着关于算盘的诗句。这栋建于清末的老房子叫“秋官第”,过去是人们切磋学问的场所,但由于年久失修闲置多年。去年,老屋被改造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又传出了琅琅书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成,多亏了党员朱立建带头。原来,“秋官第”还是朱立建和另外两户村民的祖屋。得知村里打算利用起来时,朱立建主动找到村干部,表示愿意无偿让出。“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一件好事,为的就是村民,我应该出一份力。”朱立建说。
起初,另外两户村民还有些不愿意。朱立建又进行了游说:“你看,尽管祖屋看起来是让出去了,但实际上既得到了修缮,又能被利用起来,供全村人使用,使用者自然也包括咱们三家。”朱立建的话让另外两户村民连连点头。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冯家村人气最旺的地方,村民在这里又能继续盘算“大账”和“小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