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能排能灌的沟渠就是好,拧开水龙头就能把水引到田里。不仅实现了涝排旱灌,还让我的‘旱脚田’变成‘高产田’,每亩多收100斤稻谷不说,通过机械化作业,单是秋收每亩就要省200元人工费。水源有了保障,在稻田养鱼,每亩收获100余斤生态鱼,按目前市场上的价格要卖上1200元。”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龙鼓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42岁的种粮大户张波一边在秋收后的稻田捉鱼,一边喜不自禁地介绍说。
大渡口镇龙鼓村是典型的丘区村,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前,这里的田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机械作业帮不上忙,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种田成本高。2020年1月,龙鼓村争取到了78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对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面积达600亩。在改造中,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要求,让一块块小田并成了大田,田坎全部硬化,道路可以进出大型作业机械,让土地产出率和收益率明显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多的不说,至少春播秋收季节不再累得腰酸背痛。”龙鼓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国掰着指头细数:一是种田更轻松,水引到了田边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二是田更好种,经过改造的高标准农田不但节肥省药,而且稻田的面积也增加了,一亩地至少可以多收100斤稻谷。
“接下来我们还要借力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创新‘稻鱼共生’、‘稻(虾)蟹共生’等立体种植,走农旅融合之路,着力打造龙鼓村的优势特色产业,提升鱼虾蟹的附加值,助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力争每亩达5000元以上。”刘胜国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