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菜价涨涨跌跌,“菜篮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菜篮子”连着“菜园子”,更关系着“钱袋子”。蔬菜生产、供应情况如何?菜价涨跌背后的产业是何种状态?“菜篮子”“菜园子”连接着城乡两头,市民想要吃得好,菜农想要腰包鼓,两头如何兼顾?日前,记者赴“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与有“中国蔬菜第一县”之称的莘县进行调查采访。
菜农:产量低点,价格还行
12月9日上午,天空阴沉,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孙村菜农王秋玲的冬暖大棚里却满是生机。衣着素雅的王秋玲,腰上系着布兜,手上戴着红色橡胶手套,站在一片鲜嫩的青绿之间,麻利地给黄瓜落蔓,摘除蔓上弯曲的小“瓜娃”。“今年黄瓜难种,受天气的影响,秧子容易发黄,得多上心。”王秋玲说。
王秋玲是个80后,曾在外上班,5年前为方便照顾孩子,种起了大棚。110米长、10米宽的暖棚,黄瓜套种苦瓜,秋冬季节先卖黄瓜,苦瓜秧子盘成圈放底下控生长,等春节过后黄瓜行情不行了,拔掉黄瓜秧就能无缝衔接卖苦瓜。
清晨6点摘黄瓜,卖了瓜,回到棚里继续忙,授粉、落蔓、修枝打杈、防治病虫害,王秋玲一个人打理一个棚,少有空闲。“黄瓜管理起来麻烦点儿,但是产量高,隔一天摘一次。我这个棚种得晚,11月21日刚开始卖。前两次价格高,3.5元一斤,后面价格就落到了一斤2.6元左右。今年产量低点,价格还行。”王秋玲没有赶上5元一斤的价格高峰,她也不遗憾,“很早的时候价格高,但是受天气影响更严重,产量更不行,好多都拔了重种的。”
黄瓜开摘后的前10天,王秋玲摘瓜6次,共收入9000多元。“这个棚一年下来成本就得3万元,想卖10万元也不好卖。”种棚时间自由,但“二宝”上学了,王秋玲还是萌生了去上班的念头。“种棚睡觉都睡不好,到晚上就担心万一天气不好了怎么办。”刮风、下雨、下雪,这些平常的天气变化,都让王秋玲感到紧张。
12月9日下午5点,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智慧农业示范园里,菜农崔连明正用手机遥控大棚卷帘机,将保温棉被缓缓放下。记者走进大棚,植物生长灯亮了起来,映得一穗穗或青或红的西红柿润泽晶莹。除大棚卷帘机和植物生长灯外,崔连明的大棚里还配备了监控器、雾化机、放风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通过手机即可完成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等工作。
智慧农业示范园,是2017年崔岭西村在旧村复垦的200亩土地和周边200亩大田上规划建设的。67个智能蔬菜大棚形成了一个现代智慧农业园区。村里引进“菜农之家”联合社,实施“良田-良品”工程,利用农业“大数据”管控,实现蔬菜源头可追溯系统全覆盖。
“在智能蔬菜大棚种西红柿,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了。最近价格高,西红柿卖到了4元左右一斤。”崔连明种了3个净面积2亩的大棚,今年秋后连续阴雨,他的棚也进了水,好在合作社有技术人员指导补救,再加上有智能装备“护卫”,产量损失不大。他告诉记者,目前一个棚一次能摘1100多斤西红柿,三四天采摘一次,预计一个棚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
寿光是设施蔬菜生产中心,6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中,当前在田面积超过30万亩,目前60%以上的蔬菜进入采摘旺季,黄瓜、丝瓜、辣椒、西红柿、苦瓜等蔬菜日产量超3800吨。寿光全市组织了26名农业专家成立4个技术指导组,针对不同作物,及时制定科学田间栽培管理、合理采摘等应对措施,对全市15个镇街区进行全覆盖指导。同时将全市27家有实力的农资连锁店、269家农资连锁服务门店统筹调配,农户一个电话,肥药等投入品从商家仓库到棚头一站式配送到位。为了及时采集农户用肥用药和用苗信息以及对生产技术的需求,寿光市还推出融媒体中心平台工作法,并搭配“村村通”微信群,与农户建立了24小时无缝连接。
从寿光往西300多公里,是我省另一个蔬菜生产大县莘县,该县河店镇的菜农,不管是蔬菜有了大小毛病,还是管理遇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镇农技站站长岳雪龙。岳雪龙的手机里有2000多个农户联系电话,5个微信交流群,每周一、三、五晚上,岳雪龙还会在视频平台开直播,传授农技知识,解惑答疑,有时两千多人参与互动交流。
今年初冬的大雪后,河店镇马菜园村菜农老马向岳雪龙发来求助信息。老马家种的是拱棚,气温骤降,棚里温度低,即将进入成熟期的西红柿着色成了问题。在岳雪龙的指导下,老马把大棚膜换成了新的,在大棚边上挂上毛毡。着色不好的西红柿只能卖到1.6元一斤,用了岳雪龙开出的“方子”,老马的西红柿最低卖到2.6元一斤,一亩地能多卖五六千元。
岳雪龙告诉记者,今年秋季,阴雨天气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根系不好秧苗早衰,土传病害也较多,蔬菜普遍减产三分之一左右。受灾严重的农户,及时补种了油菜、甘蓝等耐低温、生长期短的作物。“补种的蔬菜产量肯定不如往年,但减产不代表减收,这些蔬菜价格较高,效益不低。”
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高中强表示,从实际调查数据上看,今年9月以来的持续降雨以及入冬的大雪、低温,对蔬菜生产和供应造成一定影响,价格波动大。应对灾害性天气,确保蔬菜保供稳价,要对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抗风险能力。支持建设更多高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提高生产和供应能力。
菜商:渠道稳定比一时赔赚更重要
12月10日早上5点,夜色未减,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4号交易大厅里,一排排顶灯发出冷冽的白光。距4号厅开秤交易还有半小时,批发商们早已守在摊位前。祥云菜业老板赵守田将样菜开箱,白无丝、老来少、大白豆、油豆、绿豆、红豆、长豆角、花豆等17斤一箱,码放得整整齐齐,等待客户询价。
赵守田经营蔬菜生意已有30多年,菜豆类销售区有17个摊位,其中祥云、富祥是合股品牌,兴发、铭珠、粤强、宏发是代卖品牌。由于广东出发的几辆运输车辆未能赶到,当天在售的仅有祥云、兴发、铭珠三车菜品。销售团队形成矩阵,赵守田卖兴发,妻子李金玉卖铭珠,祥云交给了本家妹妹赵云萍。
“老来少昨天卖68元,先给你记上20个,价等一会儿再说。”
“白豆没开价呢,昨天卖60元,估计得涨钱,给你记上80个。”
“红豆昨天卖的50多元,今天还没开价,你给多少钱?就51个。”
李金玉一边招呼来询价的客户,一边在销售本上记录,横向写的是不同品类的总箱数,纵向一笔笔记下已订出的箱数和客户名。赵守田的记录更粗犷,一个品种一页,列起了减法竖式。
5点半,等待过磅、刷卡的人在结算亭前排起了长队,赵守田这边几个品种的价格仍未定好。“先订货,我们根据订货情况定价,要货的多、货少就涨价,要货的人少就降点,一般到6点半左右价格就出来了。”
作为国内南菜北运、北菜南调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日交易量近万吨,年交易量350余万吨,商品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家。“买全国”“卖全国”,这里的蔬菜价格也受全国各地的影响。
“这段时间受天气影响,菜豆类广东主产地的出货量少,收货的价格高。价格高了,消费市场就卖不动货。再加上本地蔬菜灾后补种,刚好赶在这个阶段集中上市,进一步影响了行情。今天一箱货涨了几块钱,但还是赔钱。”明知道赔钱,生意也要正常进行,赵守田告诉记者,他们看的是11月到明年3月这一季的整体收益,供货和销售渠道的稳定比一时的赔赚更重要,这也保证了市场供应量的相对平稳。
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国明茜介绍,发挥农产品市场流通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客户资源优势和市场集聚优势,加大蔬菜品类及到货量的调配力度,引导业户提高到货量,稳供保价。同时利用闲置库房、冷库等加大蔬菜储备,切实保障恶劣天气期间的蔬菜供应。
赵守田谨慎拿捏的价格,所影响的不仅是经营的收益,也影响着“中国寿光蔬菜指数”。蔬菜指数通过采集市场成交价格、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编制而成,是全国蔬菜价格和交易趋势的风向标。
“蔬菜指数实现了对农产品交易流通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蔬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了有效的价格信息服务。这些数字,能引导种植结构、销售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分散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提高蔬菜价格的透明度,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平衡,也可让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掌握蔬菜交易动态,为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价格指数员何晓杰说。
合作社:稳价新力量
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6号交易大厅销售特菜的张琳,是潍坊市潍城区青棵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伙人之一。合作社在河北张北、云南等地建设了几千亩的蔬菜基地,在南菜北运期,将在云南种植的上海青、油麦菜、生菜等发往北方,在北菜南调时,将张北的土豆、西蓝花、娃娃菜、有机菜花等卖往南方。前段时间叶菜价格飞涨,合作社调运了不少菜品,增加市场供给。
不仅“买全国”“卖全国”,还可“种全国”。一些合作社,输出种子、技术、人才及种植模式,使外地产区与物流园大市场更紧密地联结,增强了调配各地更多货源参与平衡市场供需的能力。
12月10日上午8点半,祥云的菜品销售一空。“祥云的品质好一些,客户认可度更高。我们在广东合股种植,把寿光新品种的种子发给当地菜农,种植过程由寿光的技术员进行指导,收获之后我们再进行回购。一个新品种种上两年,就会在当地推开。”赵守田说。
合作社的作用,在蔬菜生产经营中不断显现。
早上收货打包,下午配菜发车,寿光市翔琦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繁忙日复一日。合作社理事长孙彦忠是孙家集街道胡营孙村的村主任,他1996年开始做蔬菜生意,早些年闯荡市场,2015年回村办起了合作社,开起了田头市场。田头市场体量小,吞吐量并不小,日均发货量100吨。12月10日下午,4辆大货车载满新鲜蔬菜,向武汉、信阳、南通、济南开去。
像翔琦合作社这样的田头市场,寿光有1300多处,全市95%的蔬菜通过田头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为了搞合作社才建的市场。我们村一直就种黄瓜、苦瓜,当初想的就是给自己村的人带来更多实惠。”孙彦忠说,合作社只赚取每斤5分钱的代收费,因为没有中间商,直接对接大商超,合作社收货的价格通常比市场上每斤贵一角钱,还会对长期稳定供优质菜的社员给予一定奖励。胡营孙村共140户,种蔬菜大棚的约有100户。经过6年的发展,翔琦合作社的社员已经发展到了200家,除了本村的100家外,还有一半来自周边的村庄。
胡营孙村菜农桑明刚种大棚已有20多年,过去到13公里外的大市场卖菜,凌晨1点多起床,2点就得赶到市场,等买卖结束回到家天已经亮了。而摘苦瓜得天不亮的时候动手,见了太阳再摘瓜会蔫软,既要赶早卖瓜又要赶早摘瓜,很难兼顾。现在从大棚到合作社不过300米,三四点钟起来摘瓜,卖了瓜回来除草施肥、对花授粉,日子过得闲适了许多。3年前,桑明刚在原有3个大棚的基础上,又利用闲置土地新建了一个9米宽60米长的小暖棚,在村里率先种起了合作社推荐的新品种——苹果苦瓜。“今天苹果苦瓜7元一斤,普通苦瓜3元一斤。苹果苦瓜现在是供不应求,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孙彦忠说。
稳定的品质,造就了稳定的客户,也成就了稳定的价格。客户的订单通常会在前一天下达,社员们也会在这一天报上第二天大概的出货量,孙彦忠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客户协商,保持供销的相对平衡。
地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的莘县董杜庄镇毕屯村,过去20多年一直沿用西瓜套种豆角的种植模式。近几年西瓜的口感下降,秋季没有主作物,效益并不好。去年5月,村里成立莘县毕屯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有机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秋延迟“软香辣”辣椒新品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
“由技术专家和村干部共同组成种植团队,前期种苗、肥料等物资不用农户出资,由合作社自筹资金和农业公司垫付,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农户种植‘零风险’。村里去年试种了200亩,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今年又扩种了300亩。”毕屯村公选书记张军告诉记者,订单化种植模式,使合作社在市场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今年辣椒的收购价格稳定在每斤3.3元左右,在受灾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地仍能增收。
合作社各尽其能,但毕竟势单力薄。2020年9月,寿光107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全国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进一步提升组织能力,增强“寿光蔬菜”品牌效应。
该联合会首届会长、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介绍,联合会要实现寿光蔬菜“随行就市-引领市场-订单市场”的创新转变。合作社整合后,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起行业自律与行业自信,遇到菜价波动,可形成合力,在市场资源配置、组织货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蔬菜安全:一个恒久的话题
12月15日早上7点半,记者赶到莘县河店镇瓜果菌菜交易市场时,只见雾气之中,众多装载西红柿的三轮车已将市场层层“包围”。这里全年的西红柿交易量在5亿斤以上,高峰期时,每天有200万斤西红柿上市,如今到了季末,每天的西红柿交易量也有50万斤。
市场302号摊位老板、莘县鑫鸿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善广,在一辆辆三轮车前驻足看货,与菜农讨价还价。谈好了价格,他就用记号笔在一个西红柿上写好摊位号和价格,让菜农以此为据,去货摊过磅结算。根据不同品相,王善广给出的价格差距不小,便宜的每斤1元冒头,贵的3元多一斤。
“今天收了不到5万斤西红柿,主要发往广东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王善广说,客户合作了多年,彼此非常了解信任,货款会批量预付,而信任的基础是产品品质。
西红柿抵达销售地,卸车以前要先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入仓,质量安全问题不能出现。
莘县构建433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莘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中队长康书磊介绍,43311是指严抓农药经营许可制、购销台账制、农药处方制、农药包装物回收制四项制度,县级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镇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村级设立农业信息员形成三级监管,县级建立检验检测中心,镇街建立检测室,标准化生产基地、合作社建立检测室实行三级检测,县级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农产品可追溯平台。
在寿光,每个蔬菜收购点都有抽检化验室。“每天都要抽查,抽检发现使用违规农药要罚款拔园。”孙彦忠说。
寿光建立起了“纵向分层监管到底、横向分块监管到边”的立体型网格化监管机制。全市15个镇街区划分为28个网格,市级配备56名监管员、28辆专用车,对全市农资市场、合作社和种植户的农投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要求每年网格内蔬菜种植户检测必须全覆盖,蔬菜经营主体抽检必须全覆盖。
在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园区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凌晨2点半就开始了采样检测工作。园区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刘颖介绍,园区严格落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五项制度要求,实行普检与抽检相结合、高危品种重点检测的制度,检测结果公示以及园区农产品准入制度,全力保证“菜篮子”的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现在每天检测蔬菜样品1500批次左右,全年检测量30万左右。”
销售渠道:如何有效疏通堵点
离开田头市场、批发市场,回到消费市场,记者发现菜价与采访时听到的价格相差较大。
根据寿光蔬菜指数,12月17日,西葫芦的批发价格为每斤1.23元,济南某大型连锁超市的销售价格为每斤4元;尖椒的批发价格为每斤2.1元,某大型连锁超市的销售价格为每斤11元。品相差不多的菜品,价格却大不同,这些差价装进了谁的口袋?
有经销商告诉记者,蔬菜从寿光发到济南,包装费每斤要加0.2元,运费每斤约0.15元,超市的房租、人工等运营费用也很高,不赚钱肯定不可能做。
电商售菜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寿光发展蔬菜冷链、智慧物流,对优质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农超对接等形式,拓宽高端销售渠道,打造农圣网、“种好地”等区域性电商平台,探索实施“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5000多种蔬菜、种苗实现网上销售。
莘县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引进培育各类电商企业66家,日均货物吞吐量达到4.5万件。发展直播带货电商新模式,建设网红直播带货街区,举办瓜菜菌博览会云端展会、香瓜电商节、天猫王奉“山药”电商节等系列活动。
但一个问题不可忽视,生鲜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大,售后问题多,农户既要种棚又要打理网店,顾不过来。合作社有专人运营网店,但电商竞争的是价格,价格低了菜品品质就跟不上,老卖次品客户对菜品的认可度就会降低。
王善广的鑫鸿果蔬专业合作社会在电商平台卖甜瓜,也会为电商平台代收蔬菜。“社区团购来找我们代收的越来越多了,我们收货之后包装好,他们用自己的物流车来运输,直接送到小区门口,避开了加价的中间环节。”
“现在的消费市场已经细分,我们还是坚持做精品菜。”这两年,崔岭西村为京东生鲜、顺丰优选等电商平台直供西红柿,订单多时一天发货几百件,最近还将开启抖音电商直播。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贾庆英认为,价格指数是一种信号,从生产的角度看,精准的价格指数能够合理引导种植户和经营户组织蔬菜供给;从管理的角度看,及时总结价格波动产生的原因,能够有效疏通供给环节的堵点,畅通蔬菜交易,减少价格波动。如何进一步综合蔬菜上市预期等信息对价格指数进行预测,以做到未雨绸缪,更好熨平蔬菜价格波动,需要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