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致富果”里饱含“科技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0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8899
内容摘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花小莓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两项营养成分,含量已远超普通草莓的平均值12月12日,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花小莓’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两项营养成分,含量已远超普通草莓的平均值……”12月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第二届花小莓采摘季开幕式上,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院长张振当场公布花溪草莓指数,对各项理化指标进行科学解读……作为曾经的脱贫主战场,在脱贫摘帽后,贵州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这其中,贵州不断擦亮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成色,让小小的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变身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我用心种,你们放心吃”

被誉为“真山真水到处是”的花溪,山清水秀,是贵阳近郊的旅游胜地。如今,每到草莓季节,呼朋唤友到花溪采摘草莓,成了很多贵阳人的一大乐趣。

尽管花溪草莓已有近40年的种植历史,但一开始,都是农户零散种植的,产量不高、品相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溪草莓的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花溪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产业入手,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2020年,花溪启动了草莓产业提升工程。

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草莓产业专班负责人吴亨进说,依托党建联动优势,花溪区和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通过校地、院地合作,建设了标准化草莓种苗自主繁育基地。

科技的加持,为花溪的草莓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花溪黔丰农业科技草莓园,高架草莓种植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地栽模式,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智能测温管理系统的综合运用,让这里的草莓种植实现了全流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和数据化,大幅提升了草莓产量和品质。

花溪区第二届花小莓采摘季开幕式上,张振院长的权威解读,解密花溪草莓为什么这么好吃。而贵州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更是代表150户花溪草莓种植户郑重承诺:“我用心种,你们放心吃!”

“品牌化”升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订单化”销售、“活动化”引流……花溪区打出了组合拳,着力将草莓产业打造成农业拳头产品,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花小莓”自此横空出世,成了花溪区着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为延长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花溪区还引进了鲜草莓精深加工企业,研发“花小莓”品牌系列草莓制品,先后推出草莓雪花酥、草莓红茶、草莓牛皮糖、草莓糕等休闲食品,市场反应良好。

截至目前,花溪的草莓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产值约2.5亿元,直接带动本地农户务工13万人。

“数字果园”里长出“致富果”

“龙老师太厉害了,用他的方法栽种猕猴桃,亩产增收1000斤以上……”提及变化,有着“李八亩”之称的果农李兴祥不禁竖起大拇指。

李兴祥系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村民,家中种植了8亩猕猴桃。可别小瞧8亩猕猴桃,最多的一年为李兴祥带来30余万元经济收入,在当地传为美谈。因种植技术规范,猕猴桃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李兴祥被当地人称为“李八亩”。其口中所指的“龙老师”叫龙友华,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修文县“三百工程”科技服务专家,他致力于以科技之力,推动修文猕猴桃提质增效。

李兴祥所在的平滩村,是修文县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该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打造“党员带富链”,呈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势头。2020年,平滩村猕猴桃产量达1.8万吨,产值超1.6亿元,被农业农村部授予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荣誉称号。

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3.8℃,修文的气候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修文猕猴桃由农民自发种植向政府主导转变。

2014年,在北京闯荡多年的路阳春返乡创业,成立贵州圣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水果种植,其中包含500余亩猕猴桃。2017年,路阳春引进新西兰营养枝高位牵引技术,该技术可均衡分布树体营养、高效利用空间架面,从而保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培育出优质挂果枝。

在新技术的助力下,路阳春的猕猴桃基地亩产达5000斤左右,超出传统种植产量近一倍。科技的赋能,让整个修文县的猕猴桃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如今,行走在修文,“数字果园”里随处可见“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不是为了防盗,而是物联网前端技术,它不仅可以搜集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等数据,还能采集果园病虫害情况,从而指导果农有针对性实施管理。掏出手机扫一扫,便可追溯一颗猕猴桃的“前世今生”,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知情权”。

猕猴桃“嫁接”大数据后,变成了“致富果”。2021年,修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6.7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综合产值可达25亿元。现在,这漫山遍野的毛果子,已经成了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致富果”里饱含“科技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1220/820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