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堡村姜农正在收获生姜。
初冬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杨堡村,40余位村民正辛勤地在田里收生姜,大棚里不时飞出欢快的歌声。田边的机耕路上,拉姜的三轮车排成队,批发商闻姜香而至。
“这姜辣度好,丝少汁多姜味浓,回头客多,这4年都卖这儿的姜。”武汉白沙洲市场批发商张玉良在杨堡村生姜种植大户吴海兵的基地里说。
吴海兵当过农民,下海打过工,做过老板,现回村发展了350多亩生姜农场。不会技术,自己先学起来。没有人员,自己培训,把自家大哥和儿子都教成熟练帮手。
没有销路,走出农场跑市场。4年前,吴海兵带着第一年试种的姜闯武汉白沙洲市场,因人生地不熟且姜长相不占优势,几乎没有批发商下单。机缘巧合遇到批发商张玉良,后来成为吴海兵生姜基地的长期客户。
2018年冬天冻雪,一夜之间压垮吴海兵所有大棚,看到姜地一片狼藉,吴海兵父亲崩溃大哭,连说完了完了。可吴海兵却宽慰说:“爸,没事,相信我,我会再把大棚重新搭起来,大雪压不垮我种姜的决心!”
也是因大雪封路,市场上生姜缺货,吴海兵因祸得福,库存在家的60万斤生姜被张玉良拉去白沙洲市场销售一空,当200余万元姜款到手时,吴海兵这个坚强的农家汉子,流下了喜悦的热泪。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的坚韧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村民。吴海兵带动周边310户村民种姜走上致富路。
“今年生姜收购价比去年要低一些。”面对价格下滑,吴海兵坚定地说,“种的人多了,市场就会饱和价格下跌。今后还是要走技术创新深加工之路,探索生产姜糖茶、姜酱、姜糖片等产品,尝试网下叫卖网上推销,提高姜的附加值。”
“政府部门帮我们建设高标准农田,争取政策补贴,我一定要努力做出业绩来,回馈乡亲,回报社会。”吴海兵说,每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收获的时候,这些堆起来待售的“姜山”就是他的“金山”,今后想要利用杨堡辣椒的国家地理标志,打响“姜山如此多椒”的品牌,实现农产品抱团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