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说的就是被誉为全国五大名榴之冠的“临潼石榴”。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已有两千多年种植石榴的历史,油红的临潼石榴被列为果中珍品,为何千年来临潼石榴依旧那样红?
这离不开一代代、一批批用心种植石榴的临潼人。如何让这些人更好去认识和发展临潼石榴呢?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依托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围绕石榴等主导产业建立实训基地,丰富理论教学和技能提升培训形式,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岳丰乐就是其中之一。
五年前,生长在骊山脚下的“80后”岳丰乐,怀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临潼,从自家果园入手,一边管理自家石榴果园,一边研究石榴产业。他找到同村有着丰富石榴种植经验的老农户和大户,商议准备走出一条石榴产业化种植的路子。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多方学习调研,结合临潼石榴种植实际,形成了一套石榴种植“宝典”。在标准化种植的严格把控下,合作社种植出的石榴果品合格率提升了80%,优质果品率提升了30%,果园被遴选为临潼石榴现代标准示范园。在此基础上,合作社配合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定期邀请石榴研究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每年组织培训10场以上。
“我们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地,组建‘专家+农户’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团队。专家既有来自大学的教授,也有栽培、土肥等方面的专家,都是‘金牌讲师’。”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国胜介绍,同时,还鼓励像岳丰乐这样的农村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乡亲进行“传帮带”,努力培养农民身边的“土专家”和“田秀才”,进一步推动石榴产业发展。
与农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的专家教授不同,“土专家”和“田秀才”是从农民群体中走出来的。他们扎根在农村,“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是在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本土人才。临潼区的石榴生产技术“特聘农技员”刘永忠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土专家”。每逢秋收的季节,他总会看着自家院子长势喜人的“骊山红”欣喜不已。“小时候村里到处都是石榴树,结出来的石榴酸甜爽口,特别好吃。”刘永忠始终都放不下这份“甜蜜”的回忆。
就在今年秋天,种植石榴50余载的“土专家”刘永忠、房树轩等来到“临潼古石榴园”,为古石榴树挂牌,并分享了古石榴树的历史和自己与石榴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一代代临潼人对于石榴的情怀也变得越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