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人参果让他人生更精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0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41
内容摘要:张玉光在采摘人参果。 受访者供图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西街口镇享有中国人参果之乡的美誉。说起该镇的人参果,就必须提到一个人石
人参果让他人生更精彩

 

张玉光在采摘人参果。 受访者供图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西街口镇享有“中国人参果之乡”的美誉。说起该镇的人参果,就必须提到一个人——石林西游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光。他告诉记者,1996年家里的亲戚带了几十株人参果苗到西街口镇新木凹村。“听亲戚说,这种果子在外地卖得挺好。当时觉得新鲜,就决定试种一下。”

头一年,这些苗子就结了不少果,张玉光和家里人尝了尝味道还挺不错。作为村干部的张玉光心想,这个人参果发展的前景应该不错,要是能发动群众一起种一些,帮助大家增收岂不是件好事。

张玉光在村里动员了几家,可大家对这个新奇的东西敬而远之。“品尝品尝可以,种嘛,怕不保险,还是好好种玉米心里踏实。”张玉光说,大家的担忧他可以理解,种出来卖给谁是最大的问题。

要不要自己带头先干,做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张玉光的心里也在打鼓。几番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试一试。1997年,他买了种苗,一下种了2亩人参果。等到果子上市时,他又带着家里人拉着满车的果子到处跑市场。

老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季下来,张玉光和家里人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从镇上到县城的消费者,渐渐认可这种从未见过的果子。张玉光至今还记得:“当时算过一笔账,种一亩人参果的收入要远远超过种一亩玉米的收入。”

看到了种人参果的好收成,村里人也动起来,请教张玉光人的络绎不绝。村里的人参果种植规模一天一天地扩大。本地的市场接近饱和,张玉光就带着大家伙向周边县城、省城进军。总之,从那会儿开始,村里人的口袋越来越鼓。

一晃10多年过去了,石林县的人参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5月,张玉光联合村里的几户一起注册成立石林西游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走抱团发展的路子,把这个小果子做成大事业。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本应越来越好的人参果却遭遇了价格的“滑铁卢”。张玉光说:“2015年到2016年那会,每公斤只有0.5元,还只是对老客户。你要是人参果种植的新人,收购商是不会收的。”

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接近饱和,价格下降是必然的。多年的摸爬滚打,张玉光深谙其中的道理。他说:“种人参果的人越来越多,可市场的大小却从未变过。”一时间,张玉光也没有了办法。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培训让张玉光重拾了信心。张玉光回忆说,当时不仅学到合作社的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保守的想法,拓宽了眼界。“老师们鼓励我说,这么好的果子,为什么不闯一闯省外的市场?”

于是,张玉光和几位合作社社员一起拉着样品,第一站来到湖南常德市,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张玉光没有放弃,继续南下,一路到了福建福州市,一卖便火,订单一个接着一个。随后,张玉光等人折返北上,进入浙江嘉兴市,又是大卖。

随后的两年里,张玉光带领合作社社员,带领着周边群众,专心种植,专心为客户供货。当然,他也不忘随时为自己充电,遇到问题,便向农广校的老师或是农业大学的技术专家请教。

云南石林的人参果渐渐地开始被国内市场认可、接受。正在市场一片红火的时候,张玉光又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说:“石林的人参果到了经销商的手里,贴的就是人家的商标,打的是人家的品牌。虽然赚了卖果子的钱,但这样下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人参果商标——“齿艿”,换上了新包装。张玉光告诉记者,这是借用了彝语里的“艿”字,两个字合起来的寓意是吃完人参果牙齿都是甜的。凭着过硬的品质,2018年,“齿艿”牌人参果一举拿下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如今,人参果已成为石林县打造“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人参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5万余亩。张玉光带领的石林西游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也发展到了108户,基地面积8000余亩,不仅打开了北京市场,还搭建微商平台,让人参果也搭上电商快车。

“能发展到今天,有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也有农广校不断学习充电,还有自己的坚持和带领大伙儿致富的决心。”张玉光真诚地说,“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也一定能走得更好。现在果子多了,市场也大了,再竞争就得拼更好的品质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人参果让他人生更精彩”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1202/8194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