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获阶段性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29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8770
内容摘要:位于云南昆明北郊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离体保存库。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分别遴选发布10大农作

位于云南昆明北郊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离体保存库。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分别遴选发布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这是今年3月我国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表示,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我国种质资源的“家底”如何?有何潜在的应用价值?又该如何保护这些种质资源?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收获一大批新资源

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孙好勤透露,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普查,摸清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性状等家底,抢救性收集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全部完成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

“这次普查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孙好勤介绍,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空白。

经过层层把关,10月18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我们从中遴选出了新发现的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两头牛、七只羊和一只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举例说,青藏地区的绵羊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适应高海拔、耐粗饲、抗病力强、体格健壮等特点。此次新发现的多玛绵羊分布在西藏安多县海拔5000多米的草场,羊毛色泽美丽、毛绒厚密整齐,是藏族群众制作手工毯的优质原料。

水产普查也发现了一批地方特色资源。比如长江刀鱼、黑斑原鮡、黄唇鱼等特色、名贵鱼类,锦绣龙虾、中华鲎等稀有水生生物资源。“这些种质资源有的具有突出性状和优异基因,主要用于科研和育种,有的可以作为观赏鱼,这对下一步产业发展非常有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说。

一批珍稀资源在这次普查中也得到了抢救保护。新采集猪、马、牛、羊、鹿、骆驼6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重新发现,是这次普查的重大收获。

资源库建设有了新进展

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三大库的建设进行了部署,目前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孙好勤介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其中,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总容量达到150万份,可以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需求,覆盖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此外,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达50年,目前在全球是最长的。

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也已正式批准立项,明年将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保存容量可突破2500个品种,超低温保存精液、胚胎、细胞等遗传材料可以超过3300万份。

“我们将在159个国家级保护品种的原产地建立活体保种场或者保护区,在重点省份建设9个区域性的基因库,加快建设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实现对畜禽遗传材料的长期战略保存。”孙好勤说,除国家承担的长期战略保存任务外,目前159个国家级地方品种资源中,88%以上都是由企业来承担,充分彰显了企业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于10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投资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保存能力达35万份,可以基本保存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渔业资源。目前已经保存资源10万份。

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这意味着这些资源“国宝”从此有了稳定的口粮。

保护利用任重道远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有了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品种。在普查过程中收集的好资源如何才能转化为好品种?

“从优异的性状到优异的品种,过程非常艰辛,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介绍,育种过程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种质资源的魅力就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不同的长处。“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孙好勤坦言,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深入推进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加快开展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的生产性能测定,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素材。同时,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通过构建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让科研单位、企业和育种家知道种质资源有哪些、在哪里、怎么用。此外,还要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为筑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质根基提供有力的支撑。(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获阶段性进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1129/819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