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已至,南国如春。
无论是在梅州兴宁市羊岭村的“陈小鸽”乳鸽养殖基地,还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一曲曲广州帮扶梅州、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特色产业链之歌。
梅州小鸽子变身大产业
沿着蜿蜒的山村道路来到鸡公桥的种鸽养殖基地,只见成排的鸽笼整齐排列,约10万对鸽子“咕咕咕”地欢叫着,这里,便是梅州兴宁最早飞出“陈小鸽”的地方。
“如果不是广州对口帮扶梅州驻兴宁工作队的广大干部群众帮助,‘陈小鸽’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都会大打折扣。”土生土长的梅州市兴宁人陈伟波告诉记者。
陈伟波是梅州金绿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的创始人,其打造的“陈小鸽”品牌目前已经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曾经的“肉鸽养殖基地”被规划成“种鸽养殖基地”,而周边的几个村则在当地政府和广州帮扶梅州驻兴宁工作队的帮助下,进行连片带动。这样,当地的鸽子产业就发展壮大起来。
据悉,兴宁市的44个原省定贫困村、13个面上村、1071户3611名脱贫人口与金绿公司达成合作,共投入2053.7万元帮扶资金,将肉鸽养殖基地扩增到1000亩,养殖规模达15万对,年销售商品肉鸽和种鸽苗300万只,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肉鸽生产基地,2020年销售额4850万元,为脱贫户发放分红319.6万元。
“产业发展是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广州帮扶梅州兴宁工作队队长邹勇说,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开发政策,“对口帮扶”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应做好打通乡村振兴“堵点”、破解产业发展“痛点”的工作。
产业帮扶,关键要因地制宜。陈伟波介绍,针对当地原有农业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收益低、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广州帮扶梅州驻新宁工作队与金绿公司洽谈,引导各帮扶单位、各村打破思维禁锢,把帮扶资金集中投入到金绿公司,帮助金绿公司扩大养殖规模。经过努力,引导珠江实业集团帮扶的碧园村、羊岭村投入217.25万元入股金绿公司金鸽养殖基地二期项目,每年稳定收益10%;引导广州市天河区帮扶的35个村投入241.78万元入股金绿公司金鸽养殖基地三期项目,建设6000平方米10个鸽棚,饲养种鸽2万对,每年产出40万只乳鸽,每年稳定收益7%;引导龙田镇脱贫户小额贷款100万元入股该项目,脱贫户每年稳定收益10%。
“一盘棋”+“一条链”
“梅州‘陈小鸽’鸽子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一盘棋’整体推进,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条无缝对接。”
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攻克梅州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按照广州市委“一盘棋”决策部署,推动对口帮扶梅州产业共建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联动发展,采取“大带小、小促大”产业帮扶模式。
产业共建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队伍密切配合,探索构建“种养和初加工在帮扶村、精深加工和服务平台在共建产业园、主要消费市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帮扶体系,推动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向帮扶村延伸带动,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使分散的小生产对接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壮大了以梅州金绿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打破梅州乡村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了产业帮扶质量效益,真正建立起“造血”帮扶长效机制。
邹勇告诉记者,在组织保障方面,广梅指挥部总指挥挂任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副总指挥挂任市委副秘书长,驻县(市、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挂任被帮扶县(市、区)委常委、副县(市、区)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挂任镇党委副书记、队员兼任村第一书记。12名广梅指挥部干部全部下沉园区,担任园区领导、相关职能局支部书记或国有企业负责人。由于广梅两地携手同心,广州对口帮扶与驻镇帮镇扶村队伍深度融合,这样就形成了“一盘棋”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陈伟波说,在科技赋能深加工,做强产业链中游方面,广州对口帮扶梅州驻兴宁工作队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联合共建广东省肉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肉鸽分中心和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
不仅如此,该校借助农业学科优势,从育种、养殖、疫病、设备、信息、市场等方面,全链条全方位为兴宁鸽提供技术服务,将肉鸽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科技服务产业,形成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通过深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陈小鸽”产品的品类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