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肃州区农村,一幅丰收的画面徐徐展开,这边黄澄澄的杏子挂满枝头,那边绿油油的高原夏菜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今年上半年,肃州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同比增长11.6%。
农民增收致富忙
近日,去肃州区金佛寺镇万亩杏园采摘李广杏、欣赏沿山田园风光,成为酒泉周边群众周末度假的首选。
嘉峪关市的王女士说:“带孩子摘杏子、吃农家饭、看花海,这个周末过得太开心了。”
今年,肃州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承包、租赁、置换等形式流转林地使用权,在金佛寺镇、西洞镇、东洞镇等打造产业示范基地5个,促进林果产业提档升级。依托沿山林果大道、金佛寺万亩李广杏基地、西洞千亩桃基地,大力发展节会经济,不断扩大特色林果知名度。
“今年采摘节游客特别多,都快忙不过来了。”肃州区金佛寺镇观山口村村民李永文说,“至目前,卖了300多公斤李广杏,收入4000多元,按现在的价格计算,可收入1万多元。”
小小李广杏成了金佛寺镇农民的“金蛋蛋”。近年来,金佛寺镇实现了旅游业与农业互动发展,实施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项目,成为农民新的致富渠道。
做精做优蔬菜产业
肃州区西洞镇位于祁连山北麓,海拔1600米至1900米,种植大蒜条件得天独厚。因为品质好,西洞镇的大蒜远销青海、四川等地。
近年来,西洞镇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户因地制宜种植大蒜。至目前,种植5100亩,形成了大蒜种植、储藏、交易等完整的产业链,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今年,西洞镇西洞村大蒜种植面积约1200亩,亩产约1250公斤,全村总产量约1500吨。西洞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健说:“大蒜加上蒜薹,农户每亩地收入8000元到1万元,全村仅此一项产业年增收1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肃州区紧盯市场导向,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为发展方向,在上坝镇旧墩村、银达镇拐坝村、果园镇高闸沟村等,采用设施和大田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以娃娃菜、西兰花、甘蓝、菜花为主的外向型高原夏菜生产。
近期,银达镇银达村1000余亩大白菜、娃娃菜、甘蓝陆续成熟。银达镇银达村7组农民崔生元开始忙碌了。根据客户订单,他将采摘好的白菜装车送至春光市场和巨龙物流港。
“今年,白菜产量高、品质好,市场价格不错。现在,每公斤大白菜卖0.6元,每亩地收入8000元。”崔生元说。
银达村党总支书记党翠芳说:“村民种植白菜积极性非常高,全村近150户种白菜或甘蓝,面积超过1000亩。”
今年上半年,肃州区蔬菜种植面积16.81万亩,同比增长9.3%;蔬菜产量17.14万吨,同比增长11.9%。同时,积极引导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加大白菜、甘蓝、萝卜等秋菜复种力度,蔬菜复种面积达4.5万亩。以戈壁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特色优势蔬菜为主,着力打造粤港澳和北京新发地、广州江南、上海江桥等大型市场蔬菜供应基地,带动全区发展蔬菜25万亩。
畜牧产业富农家
广袤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为种植苜蓿、燕麦、玉米等草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畜牧业逐渐成为肃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一环。
马世彦是酒泉市世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作为养殖能手,他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5户养殖户成立酒泉市世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养殖肉牛130多头,形成集良种繁育、饲养、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如今,合作社年出栏肉牛200余头、纯收入80万元。肉牛出栏后,直销广州、深圳等地,实现了一养带多户、一业带多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目标。
“小沟村有优质丰富的饲草资源,我们立足实际,动员农户发展养殖业。至目前,全村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个,带动养殖户100余户。下一步,我们将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饲草加工产业。”肃州区上坝镇小沟村党总支书记张静说。
今年上半年,肃州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畜禽饲养量614.76万头(只),同比增长15.9%,存栏345.02万头(只),同比增长12.0%;出栏269.74万头(只),同比增长21.4%。
下一步,肃州区将继续加快草畜产业发展步伐,加大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