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种植马铃薯 高产有妙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00
内容摘要:进入盛夏,重庆暑气袭人,在开州区中和镇白水村,绿油油的稻田里水稻已经抽穗扬花。8月底,这片稻田将收割完,种植秋马铃薯时间

进入盛夏,重庆暑气袭人,在开州区中和镇白水村,绿油油的稻田里水稻已经抽穗扬花。“8月底,这片稻田将收割完,种植秋马铃薯时间刚好。”来自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的黄振霖研究员正在这里寻找合适的稻田作为示范地,用于推广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栽培种植技术。

“让农户亲眼看到技术过程,技术展示更直观,培训效果更好。”黄振霖表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栽培种植更省工省力、节本增效,但是相对来说技术要求也更高。“特别是重庆秋季高温高湿的气候,下面‘热汽往上蒸’,上面‘盖的被子厚了’,种薯夹在中间就被‘蒸熟了’,不能发芽,很多农户对这项技术还掌握得不成熟,所以要开展专门的技术示范和培训。”

“这个技术好,稻子收割完就可以种洋芋,产量也高。”白水村村民苟有志是稻田覆盖秋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受益者,选用自家稻田作为技术推广的示范地,他欣然同意。“前几年,我用稻草覆盖种植秋洋芋,1亩能产4000多斤,1斤能卖1块多钱,我种了12亩,1年能赚5万元左右。”苟有志说。

重庆是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马铃薯优势产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全市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的16%;平均亩产1170公斤,总产586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1%;总产值达70亿元。马铃薯也是重庆市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地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种好马铃薯,让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马铃薯高质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及培训尤为重要。

近日,重庆马铃薯综合试验站技术培训在重庆市开州区举行。黄振霖从重庆市马铃薯产业现状、主要制约因素、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5个方面,对来自该市武隆、万州、巫溪、石柱、开州马铃薯试验站的技术人员以及开州区马铃薯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

“马铃薯也会睡觉,要把它唤醒了,才能更好地发芽生长。种薯一定要进行催芽处理。”对种薯选择及播种前的处理,黄振霖讲解得十分仔细,“选种及其处理十分重要,‘母壮才能儿肥’!”

如何防治病虫害是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培训中,黄振霖针对马铃薯晚疫病从优质健康品种选择、种薯切块、药剂处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6个方面详细讲解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她同时强调,地下害虫的防治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可用糖蜜诱杀器及黑光灯等进行诱杀。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一直致力于引进筛选新品种,试验示范集成新技术及推广,已为重庆市筛选出主推品种5个、主推技术4项。

开州区示范试验站站长王开周表示,在重庆综合试验站的帮助下,开州区引进2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在临江镇示范点,引进示范品种“华薯2号”“华渝2号”,采用机播种植技术播种50亩,亩产高达2850公斤;在郭家镇示范点,推广“费乌瑞它”“冀张薯12号”,亩产达到2560公斤。种植户得到了实惠,农户看到了效果,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开州区马铃薯种植大户50亩以上的有20多户,全区马铃薯年产量达50万吨,产值达8亿元。

此外,2021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共引进102个品种,目前筛选出十多个品种进行品种试验。同时今年共完成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生产集成技术试验示范、马铃薯新品种田间综合鉴定和品质检测、马铃薯品质提升与安全关键集成技术试验、马铃薯品质提升与安全关键技术示范、马铃薯重要病毒致病和传播机理研究等试验示范12项,为重庆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植马铃薯 高产有妙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818/813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