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中国乡建先行者孙君: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13  浏览次数:81841
内容摘要:农村又起大风乡村振兴口号依然响亮,如何开局仍是茫然乡村振兴战略首现十九大报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界反响热烈,媒体一片
 农村又起大风

——乡村振兴口号依然响亮,如何开局仍是茫然

“乡村振兴战略”首现十九大报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界反响热烈,媒体一片叫好,似乎乡村振兴指日可待。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中国乡村的未来如此乐观,尤其是那些深谙中国国情和农情的有识之士,这其中当然包括笔者。因为,类似的情形十年前也曾出现过——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但客观地说,正是这十年中国农村许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这“一衰一兴”,并非中央厚此薄彼,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当然,政策某些方面的偏差也是存在的。

有识之士的担忧并非对中央的决策不认同,而是居于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切身体验,更多地感受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尽管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去年一篇题为《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的文章,在网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内容显然过于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国三农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群众议论的一些地方存在“文件农业”、“口号农业”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将这个战略任务进行了分解,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不过,乡村振兴的口号虽然十分响亮,但毋庸讳言,中国乡村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以及由谁来规划谁来建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各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尤其是身处一线的基层政府领导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开局很是茫然。 

这不,十九大刚结束,一些地方父母官就坐不住了,赶紧跑到北京找人,找谁呢?不是找部委官员,也不是找体制内的专家,而是找民间乡建人士孙君。孙君把找他的这6个县委书记、3个区委书记,还有几个乡镇干部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小型的“乡村振兴恳谈会”。在这个会上,孙君向这些地方官员讲解了他所理解的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还首度抛出了他的乡建“千百十计划”。在这次恳谈会后的两个月,安徽省合肥市三瓜公社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半汤论坛”,孙君在这个论坛上作了题为“系统乡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演讲,演讲中孙君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千百十计划”,并呼吁政府和社会正视当前我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75|imageslim

“画”出一个别样的新农村

——孙君的乡建20年心路历程和经典案例

孙君,画家,自称“村长助理”。因为经常到农村写生、画生态画,农村破败的景象让孙君心痛不已,进而产生了要修复乡村生态、还原乡土文化、重塑乡村活力的想法。1999年,孙君进入北京“地球村”当志愿者,在北京延庆县碓臼石村,创建中国农村环境教育基地。2003年,孙君离开“地球村”创办了自己的组织——“北京绿十字”,当时的定位是专做农村垃圾分类试验。2003年夏天,应民间组织“绿色汉江”之邀,孙君来到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他要在这里做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孙君从教农民做垃圾分类入手,开展系统乡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经过三年努力,试点取得很大成功。堰河村试点成功经验得到了当时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随即堰河村经验上升为“五山模式”,并向全省推广。孙君撰写的《五山模式: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一书畅销全国。堰河村系统乡建的成功为随后在全国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样板。当然,孙君也因此一炮走红。

75|imageslim

首战告捷,孙君一发不可收拾。他转战全国,乡建事业越做越大,从一个项目点一个村庄,到一个项目点几个村庄,再到一个项目点一个乡镇甚至一个县;他的团队也从当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庞大的“中国·农道联盟”-----北京农道、天下农道、上海农道、湖南农道、安徽农道、郑州农道、湖北农道、马鞍山农道、杭州农道、河北农道、农道孙君工作室…...

十多年来,孙君带领他的团队设计、实施、参与了30多个乡建项目,其中成功的项目居多,影响较大的有郝堂村、雪山村、雅安村、高椅村、桃源村、小提村、樱桃沟村、太子山小镇、屈家岭国家级遗址等,打造出一个个如诗如画般的乡村,其中很多都成为全国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像湖北的堰河村和河南的郝堂村,更是被当作中国乡建教科书式的样本,引来全国无数人来此参观和旅游,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和打造乡村旅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当然,孙君也有失败的项目,但正是这些失败的项目,让孙君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docx_11ddc043890f4e52bd6cc3cb43cd7213_0.jpeg

最近几年,孙君干了很多乡建项目,其中有两个影响较大、值得一提的项目,一个是位于安徽省湖经济开发区半汤街道的三瓜公社,这个项目是由淮商集团和合巢经济开发区合作做的“互联网+乡村建设”项目,孙君负责该项目的总体设计。这个项目秉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以“政府引领、农户参股、企业经营、乡学院助力”为发展模式,按照“冬瓜民俗村”、“ 南瓜电商村”和“西瓜美食村”进行布局,志在打造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种植、电子商务、半汤乡学院以及新农村建设于一体,极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基地。2017年该项目荣获安徽省唯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三瓜公社还在建设当中,但它的魅力已经显现出来,这几年没有做一分钱广告,但常常游客暴满。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同时有很多电商企业和创新项目入驻公社。  

75|imageslim

另一个是河北省阜平县的扶贫项目,是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现脱贫目标。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阜平县考察并召开了首次扶贫现场座谈会。阜平县的“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庞大,涵盖全县106个村,6个乡7个镇,17个移民安置区,涉及到15.6万人 。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共有17家设计单位参与,100多名设计师驻场。孙君受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兵弟之托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在项目刚开始时,孙君就定下了“我们承建的工程要超越古人,做出精品;要给阜平县政府和百姓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目前,阜平县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天下为已任

——实践理论相结合,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出了名的孙君,并没有想利用这个名声为他自己和团队赚多少钱,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把乡建事业当作一门生意来做,他的心中装着农民、装着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志向和传统,孙君就是其中的一员。孙君要求“孙君工作室”每年只做3至4个项目,能养活团队就可以,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结经验上,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这种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不断提升乡建理论和方法。这些年,孙君著书立说,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写了很多与乡建有关的书,像《农道》、《农理》、《农哲》、《乡国天下》、《给我三个春天》、《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新农村建设实施与方法》等等。除了写书孙君还经常参加各种与乡建有关的会议、论坛等,通过座谈和演讲,传播他的乡建理念。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孙君从一个乡建实践者变成了一名资深乡建专家,成为中国乡建领域的领军人物,有人把他称为中国乡建第一人。孙君带出的徒弟或学生,不少成为十分抢手的乡村旅游规划师、策划师,在全国各地承接乡村再造项目。

75|imageslim

坦率地说,孙君关于乡建的那套理念和方法,看上去并不很美,感觉很粗俗甚至有些是“胡说八道”,既不合逻辑也不入主流,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如果你细细地琢磨,就会发现孙君的很多话可谓“话俗理不俗”,而且感觉越嚼越有味道。正如“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孙君关于乡建、关于三农的精彩句子非常多,汇集起来足可以出一本《孙君语录》。不过,孙君说过的最经典、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话还是那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其他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还有:先生活,后生产。财力有限,民力无限。乡村是未来中国的奢侈品。让鸟回来,让民俗回来,让年轻人回来。让农民建设农村,把乡村还给农民……等等。特别是著名的“孙九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成功法宝。当然,不认同孙君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对此,孙君的态度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孙君曾总结了他做乡建的两条经验,其中的一条是依靠村干部和农民,并因此推导出乡建要出成果必须还权于村支两委。孙君认为,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千万不能以政府、专家和设计师为主体,否则项目注定失败。对于孙君的这个观点,笔者特别认同。去年8月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塘约道路>没有告诉我们什么?》的拙文,此文通过披露《塘约道路》作者没有告诉读者的事实,告诉人们塘约成功的经验是“还政于民”,而非《塘约道路》作者告诉人们的所谓“激发内生动力”和“重走农村集体化道路”------如果一定要总结塘约经验的话。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各方透露的信息或已证明真理在笔者这边。2017年11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该《通知》通篇没有一个字提到塘约以及那种村社一体的合作社。贵州省都不学塘约,其他省份还能学吗? 

长期的乡建实践,让孙君对农村乡建人才的缺乏有着切肤之痛。孙君认为中国的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服务或服务不了三农,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还有,中国那么多农业院校,设立乡建学院只有极少一两院校,而乡建学专业则完全没有,这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孙君决定用自己力量来填补乡建教育这个短板:2008年筹备中国乡建培训与教育,从湖北枝江关庙山项目开始。2011年与李昌平一起筹建“中国乡建院”,开启中国第一个专业为农业服务的规划设计院。2013年筹建中国·农道联盟。2015年筹建中国好农妇、中国女红。2016年协助安徽淮商集团筹建“半汤商学院”(2017年更名为“半汤乡学院”)。2017年5月清华大学公益基金会与北京绿十字成立“清农学堂”。开展乡建教育必须有教材,因此孙君从2017年起开始组织人员编写《中国乡建学概论》、《乡建学教材》、《乡建十论》《中国乡村建设规划与设计案例》(十本)、《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等乡建教材。目前,《中国乡建学概论》已编写完成。

75|imageslim

助力乡村振兴

——还权于村两委,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

 孙君的乡建理念以及孙君的成功模式颠覆了许多人的固有认识。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当下很时髦的说法,但孙君不是做乡建的专业人士,一个画家干乡建,竟然干得风生水起,并在乡建领域异军突起,实在是个罕见的现象。坦率地说,那些头上顶着一大串耀眼头衔的所谓学院派建筑师,他们待在正规的设计院,掌握着大量的政府和社会资源,但这些人并不见干成多少优秀的乡建作品,更遑论有惊世之作或创造某种具有普适性的模式。笔者前阵子到贵州农村考察,贵州的朋友带笔者去某市参观一个由政府投资公司投入十多亿元打造的一个古镇,建成后刚开张时热闹了一阵子,但不久便偃旗息鼓,游客越来越来少,搞得政府下不了台阶。还有前几天,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群里发了一组照片,一大堆仿古建筑,但整个景区空无一人,据说这个古镇还是同济大学一个什么机构设计的。 

上面这种失败的案例,在近数年如火如荼的打造乡村旅游热潮中,可谓俯拾即是,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前段时间,有一篇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量很高的文章,说中国的几万家景区,有90%赔钱,又说规划机构做的旅游规划有90%是不好的规划。全国大概七八百家旅游规划机构,一年拿走几十个亿,要他们有用吗?看看乌镇、袁家村、何斯路村等成功乡村旅游胜地无一例外都不是专业的旅游规划机构做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又给即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什么警示呢?

  “建城市一样的房屋,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过去十多年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因此导致“单一性、城市化、千村一面”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孙君却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提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口号,一语道破“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因而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广泛认同,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乡建新理念。孙君其他一些乡建理念和方法也同样不入俗套、不同反响,这大概就是孙君做乡建成功的秘诀吧。无怪乎,孙君设计的房子总能够让人眼睛一亮:原来房子可以这样建!原来村庄可以有这样的价值!孙君的有些乡建作品他人带来的震憾,犹如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看到一片绿洲。如此,说明了理念在乡建中的作用,正所谓:“两种观念两重天”。 孙君在七八年前写过一篇题为《乡村,未来30年》,在该文中孙君预言,未来的乡村会成为中国人的奢侈品。

我们通过对孙君的乡建理念和实践进行一番抽丝剥茧地分析,可以从中抽象概括出一些具有东方哲学意义的东西,主要的有: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做乡建,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按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知行合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逻辑路线;坚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工作方法。这些东西对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如何实施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尤其是孙君一再呼吁的“还权于村、农民参与”,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改造我们的政治-----调整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消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此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75|imageslim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乡建先行者孙君: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713/811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