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半顶毡帽”一生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57
内容摘要:麦新村肖凌峰家一直珍藏着一张老照片和一个锦盒。照片是父亲肖广清生前留下来的一张麦新同志的黑白单人照,虽然已经泛黄,上面的

麦新村肖凌峰家一直珍藏着一张老照片和一个锦盒。照片是父亲肖广清生前留下来的一张麦新同志的黑白单人照,虽然已经泛黄,上面的玻璃面也已经残碎,但是肖凌峰说,父亲留下的锦盒更为珍贵,再三嘱咐要好好保存它。

“虽然我父亲已经去世了,但是每每打开这个锦盒、看到里面半顶毡帽时,就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和麦新那段感人的故事。”肖凌峰感慨地讲述起那段感人的故事。

1947年的腊月大雪纷飞,虽然已到年关,但万发永这个乡野小村一点年味儿也没有。时年26岁的肖广清身着单衣、嘴唇冻得发青,特别是两个耳朵满是冻疮,他在西拉木伦河河窝子里临时搭建的马架子里来回踱步,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傍晚,一位身穿灰色制服,头戴一顶灰色毡帽,身材魁梧的人走到了肖广清面前。两个人介绍之后,他才知道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就是延安派到五区工作的麦新同志。麦新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小伙子满是冻疮的耳朵时,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毡帽一分为二,把里边那层带毡毛的部分给了肖广清,自己却戴上了薄薄的外层。在这一刹那,肖广清热泪盈眶、哽咽难语,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这半顶毡帽,麦新却亲手将半顶毡帽戴在了肖广清头上。

“这件事对我父亲触动很大,父亲说在那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他随身带着这半顶毡帽和麦新同志一起参与了大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妇女会等革命事业,他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拉过犁杖、推过石磨、扫过院子、垒过房墙……可以说坚定了父亲革命的信心和决心。”肖凌峰回忆。

在麦新同志的感召下,肖广清热爱革命事业。经过麦新同志的介绍,肖广清的弟弟肖广珠成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入伍那天,哥哥亲自把那半顶毡帽戴在了肖广珠的头上,千叮咛万嘱咐肖广珠一定要“戴着”毡帽、带着军功回归家乡。

参军后的肖广珠参加过塔山阻击战、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100多个战役,屡获战功。在50多年的戎马生涯里,肖广珠时常拿出那半顶毡帽,硝烟战火中毡帽已经增添了几个枪洞。

肖广珠病逝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把半顶毡帽和骨灰送回故里,跟麦新同志安葬在一起,永远跟着麦新走,永远跟麦新在一起。当肖广珠的儿女将半顶毡帽和骨灰带回家乡,送到年已古稀的肖广清手中时,老人老泪纵横,戴着毡帽和骨灰来到麦新墓前守了一天一夜,久久不肯离去。

“父亲说他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亲口告诉麦新同志村里发生的变化,告诉麦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肖凌峰眼含泪光说。

一顶毡帽,拆成两半,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记录着肖广清与麦新之间的亲密情感,也象征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半顶毡帽”一生情”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701/810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