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藏粮于技” 亩产再攀高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52
内容摘要:2020年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公司麦稻亩产创历史新高。前不久,大圹圩农场公司第一届三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隆重表彰了2020年麦稻亩

2020年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公司麦稻亩产创历史新高。前不久,大圹圩农场公司第一届三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隆重表彰了2020年麦稻亩产合计突破2500斤的高产户,当先进个人们身披绶带手捧证书、在主席台前合影时,现场掌声雷动,这掌声中不仅包含着真诚的祝贺,更是对农场公司干部职工及科技人员10多年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最终实现再创新、再突破、再超越的褒奖。作为最高产量获得者的公司种植户陆寿华感叹地说:“能够实现亩产2568斤的新突破,真真离不开农场公司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大圹圩农场公司为打破徘徊多年的“吨粮田”粮食产量“天花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逐步建立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购置各类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努力为职工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公司连年实现粮食增产、职工增收,2020年更是创造了亩产2500斤的高产纪录,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的碰撞,终于让过去认为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突破变为现实,粮食产量连年提高的背后是科学与技术的“硬核支撑”,展现了农场公司作为农业生产“国家队”、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关键。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叠加极端气候频发的不利条件下,优良品种选育推繁是保障粮食丰收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农场公司联合种业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武进水稻研究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农业高标准优质品种选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通过自主创新,现育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5个。在种植环节,公司通过坚持实施“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持续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和品种布局,加强“三年一轮耕规划”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推广与使用等,进一步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确保农场公司粮食生产产能提升、种植高效、产品安全。

农业信息化,转型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大圹圩农场公司从2016年开始便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数字化在田管方面的实际应用。从智能远程拍照式孢子捕捉系统、虫情监测预警,到农业可视化系统,再到现在农场种植户熟练运用手机“云平台”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以及水肥状况等,农场公司努力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农场公司由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数字农业转型。智慧农业为农场公司种植户带来实惠与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合理利用了农场公司农业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业智能化,装备是关键。从无人植保机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近年来,高性能的智能化现代农机装备成为农场公司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植保无人机早在2017年就飞过了农场公司这片肥沃土地的上空,手指轻点,无人机就能按照规划路线自动开始执行喷洒化肥、农药等指令,登录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就可以查看每一台无人机和农机的位置和工作进展,北斗导航系统让几台无人驾驶开沟机有秩序地完成精准的开沟作业,为春耕做好准备……现在的大圹圩农场公司在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利用高新科技武装农业生产,提高作物整体产出。

遥看农田里那些“各显神通”的农业新科技,正助力职工增产增收,这田间耕种方式发生巨变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而麦稻亩产创2500斤背后,是农场公司以科技为画笔,绘就的“智慧农业”发展新底色。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藏粮于技” 亩产再攀高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628/8105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