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四川蓬安:“百牛渡江”打响乡村游品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14
内容摘要:在传统农耕时代,牛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随着农业逐渐步入现代化,牛也成为畜牧养殖业一大特色板块。而在四川蓬安,牛被用来激

在传统农耕时代,牛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随着农业逐渐步入现代化,牛也成为畜牧养殖业一大特色板块。而在四川蓬安,牛被用来激活乡村旅游,使一个过去的贫困村逐步走向振兴之路。

“搞‘百牛渡江’完全是逼出来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70岁的王元国说,他是四川省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原党支部书记,也是“百牛渡江”的发起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最自豪的事就是‘吹牛’,把蓬安的牛‘吹’到全国人民的面前了。”

从2010年至今,每年4月底,蓄势已久的“百牛渡江”如期拉开帷幕,从“五一”一直持续到“十一”,已经连续12年。而这12年里油房沟村发生了巨变,从一个连筹钱修路都十分困难的村,发展到年旅游收入800余万元。

脱贫的路在何方?

“我们这儿是‘两山夹一沟’,磨盘山和大石岩之间就是油房沟。”据王元国介绍,几十年前,村里土地肥沃,特别是江中太阳岛和月亮岛,种的是上好的油菜,村里还有专门的油房榨油。那时候江水浅,江中小岛和岸边油房沟村相连,村民可以直接走路上岛。

马回电站建成后,江水上涨,村民再也无法上岛种庄稼了。村民在江边山上广种柑子,高峰时全村年产柑子几百万斤。新问题又来了,“县城看得见,路却走到哭,村里的柑子卖不出去。”村民们凌晨三四点起床摘果子,挑着100多斤的担子、打着火把,沿着江边山间小路进城,等赶到县城,却又几乎散市了,没人买。

油房沟的活路在哪,出路在哪?

2003年,油房沟村通过“公推直选”,52岁的王元国当选为村主任。“要致富,先修路。”县城近在眼前,但路不通,货车司机出身的王元国用亲身经历说服村“两委”班子,村里唯一的出路就是“修路”。

没有一分钱,怎么修?3名村干部带头捐款,各捐1000元,“凡是捐款的张红榜。”资金缺口大,村委会3人一起到成都和南充向乡友“化缘”,王元国的小叔在省里工作,就向他借了3000元。村干部又陆续找到10多万元,把毛坯路修了起来。

实在穷怕了,占地、占坟、拆迁,村民不仅不要补偿,还做义务工。“现在五六百万元也修不好吧。”

“百牛渡江”诞生记

油房沟离县城近,听说“嘉陵第一桑梓”争创4A级旅游景区,村“两委”班子敏锐地捕捉到这可能是摘穷帽的有利机会。说干就干,村干部自费到温江一个遛马场考察,城里人去骑马,半小时就收20元。“这钱好赚!”王元国灵机一动:咱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养了耕牛,我们搞个遛牛场,开发牛拉车等项目。

那一年,时任相如镇党委书记的李运明组织沿江4个村召开旅游会议,胸有成竹的王元国汇报了自己的“牛项目”。“没有名胜古迹,牛也是普通水牛,哪些人会来看?再说这16万元启动资金哪去找?”有领导向王元国的牛项目发问。“干脆把牛儿集中起来,不花一分钱,免费让大家看。”多年以后,王元国回忆,当时他说的是气话,想搞旅游又不投入咋可能呢。

旅游会议散会时,李运明把王元国叫到一边:“就把牛儿集中起来,让城里人看稀奇。”第二天,王元国对村里的牛进行摸底,17户共养了68头牛。“上午集体过江,下午集体归栏,表演给城里人看。”

统一给村民以每天5元的标准发放“赶牛费”,17户村民自己排班“赶牛”,从农户家里赶到江边集中。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牛群不再自由散漫,可以在专人带领下顺利往返油房沟和太阳岛。

村里成立养牛合作社,5头牛为一股,年底分红。“用很多办法将众多养牛户‘拧’在一起。”连村里老人都没看到过这么多牛一起过江,“百牛渡江”慢慢传开了。

牛拉出来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民们要一天一结‘赶牛费’,可是相关单位的接待费要年底才结算。”有些家底儿的王元国第一年垫了一万元,项目慢慢有了起色。村民也同意月结“赶牛费”,王元国的压力小多了。

牛产业仍在延伸,县里建起了“印象牛肉”加工厂,淘汰下来的老牛,还能卖个好价钱,村民养牛积极性越来越高。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油房沟将牛儿数量控制在120至150头。

牛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08年全年的“赶牛费”在一万元左右,现在,油房沟村每年能从旅游公司分得25.2万元,包括牛儿的草料补贴、清洁费和赶牛费。

2010年,蓬安县将“百牛渡江”作为农旅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修通了县城到油房沟的水泥路。由县旅游公司统一规划、打造“百牛渡江”旅游景区,与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旅行社签约,在全国叫响“百牛渡江”品牌。

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村里修建了望江楼、牛文化广场、牛文化展览馆;修缮了油房沟村级码头、太阳岛旅游码头,开展游船旅游。“我现在不赶牛了,合伙买了几条游船,搞水上旅游。”村民李海波说,旺季时,每天能有上千元利润。39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早在2016年就顺利脱贫。

村里有两家五星级乡村酒店,有多家企业入驻,民宿和农家乐开起来了,土地基本上都流转了,村民就近务工年收入也增加不少。

油房沟从贫困走向富裕,成为“省四好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油坊沟村的巨变,记录了一代代村民求富、求变的探索,更是蓬安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也是蓬安文旅从无到有,求新求变的探索。

70岁的王元国已经退休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岁,“年轻人更有干劲,更有拼劲。”

这是自然生态奇观,这是嘉陵江“水上芭蕾”,这是脱贫奔康的“蓬安路径”。从2010年到现在,历时12年,“百牛渡江”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奔向远方,蓬安文旅正在高位起航。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四川蓬安:“百牛渡江”打响乡村游品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527/8081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