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审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现场观摩暨产销对接会在安徽蒙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蒙城县人民政府主办。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黄淮南片小麦主产省份种子管理和推广部门相关负责人、育种专家、经销商、种粮大户、面业企业代表等参加了现场观摩暨产业营销对接。
在蒙城县双涧镇的“中麦578”万亩生产基地上,叶色浓绿、株形挺拔的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吸引与会人员纷纷驻足。
据介绍,“中麦57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采用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育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且综合抗病性好,抗寒、耐穗发芽能力突出,2019年至今,已相续通过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两大麦区国家级及河南和安徽两省审定,是我国第一个同时通过黄淮南片、黄淮北片两大麦区国家级审定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因商品性好,深受种业、面业和农民朋友的喜爱,推广速度很快,2021年夏收面积有望达到300万亩。
“中麦578”选育团队骨干、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张勇指出,“中麦578”产业化的方向有四个重要环节,一是要产研用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科研单位、种业、合作社、面粉企业联合,形成产业品牌效应,效益优先,利益共享;二是政府搭台,以品种为纽带,种业、粮贸和加工行业信息互通,完善市场产业化引导机制;三是规模化区域化生产,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降低生产风险;四是品种提纯复壮,优中选优,为品种的市场生命力提供长期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存在着‘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现象,下一步,在品种推广的同时,要强化技术配套服务,发挥品质优势,加强品质监测和订单生产,打造金字招牌。要充分利用该品种的推广基础,依托全国优质专用小麦联盟平台,推进“中麦578”的产业化开发,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优质强筋小麦的发展。”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粮食处副处长万克江说。
“近年来,在种粮大户规模化生产特别是适度规模化生产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安徽省粮食生产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曹高飞指出,期望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大优质麦收储订单履约率,在量质并重的背景下,高产优质强筋新品种“中麦578”将在安徽省规模化小麦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金沙河面业集团安徽公司刘伟科经理在会上就金沙河公司“中麦578”大面积种植和订单生产情况做了介绍。“中麦578”不但高产而且加工品质优良,稳定达到一级强筋麦标准,金沙河面业一直在关注“中麦578”,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试生产的饺子粉、面条粉投放市场后,客户反映良好。刘伟科认为,“中麦578”这个品种市场潜力巨大,未来2-3年时间里,种植面积将会得到快速提升,因为这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寒抗病,消费有市场、加工有需求,优良品质特性有保障,公司将全面提升“中麦578”生产和粮食收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