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花草产业”唱响富民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16
内容摘要: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依托月季花和艾草两个特色产业,实现了较强的带富能力,月季花和艾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花和幸福草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依托月季花和艾草两个特色产业,实现了较强的带富能力,月季花和艾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花”和“幸福草”,“一花一草”为群众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唱响了一首生动的富民曲。

月季开出幸福花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走在南阳的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月季花竞相开放,把南阳城装扮得分外漂亮。古代诗人笔下美丽的月季花,现在已成为卧龙区的一个带富产业。

沿着东改线美丽的月季产业观光带——南阳市科圣大道行驶二十几公里,便来到素有“中国月季之乡”美誉的卧龙区石桥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模种植到现在,月季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当地通过月季种植,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从1月份到11月份,月季需要一边扦插,一边走货,最多时用工能达到300多人,几个基地、几个分厂,每天不低于100人。”作为石桥镇小石桥村月季种植大户,月季繁育场负责人赵国聚告诉记者。

千余亩的月季繁育场拥有各类月季品种1000多种,年销售额达七八百万元,客户涵盖全国各地的园林单位和绿化公司。每到月季种植季,这里可以带动周边300多名群众就业。而像赵国聚这样的月季种植大户,仅在小石桥村就有26户,通过月季规模化种植、标准化销售,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了特色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做大做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月季产业已经成为卧龙区带富能力最强的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形成了涵盖种植、观光、销售、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的“特色美丽经济”,是该区的特色名片之一。截至目前,该产业在全区总种植面积6.5万亩,从业人员达4.6万人,实现年销售3亿株,年产值13亿元。卧龙区蹚出了一条以月季产业为特色,带动群众摆脱贫困、就近就业、致富奔小康的“美丽新路子”。

艾草长成大产业

“请大家看一下我身边这些新上市的艾灸条,我们的艾灸条纯天然无污染……”近日,卧龙区蒲山镇纪委书记张桂玉成了“网红”,她在多种场合跨界直播为蒲山镇的艾草“带货”,俨然成了蒲山艾草的形象代言人。“张书记为我们的艾草代言后,一下子打通了销售渠道,这几天的订单直接翻了好几番。”蒲山镇蒲艾公司负责人陈付文开心地说。

“以前我们这里出去打工的多、留守妇女多,自从有了这个厂,大家都不再出去打工了,因为家门口就能就业,而且挣的钱比外出打工还要多。”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洪付说。

作为卧龙区七里园乡的就业基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安置低保户、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各类从业人员200余人,辐射带动附近村民3000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中获得收益。

45岁的苏振洛是七里园乡白塔村村民,于2011年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创立之初就在此工作,亲眼见证一个不到30人的小厂,发展成如今380人的大厂,月工资从一两千元到现在的七八千元。她感谢厂子给了她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卧龙区艾草产业悠久,1998年中国第一个艾草加工企业在七里园乡白塔村诞生,全国艾草加工起于卧龙、兴于卧龙。近年来,卧龙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国艾草加工源发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引导、扶持、规范”原则,在艾草全产业链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全区注册登记从事艾草加工经营企业1161家,其中加工企业178家、艾灸器企业57家,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达75%;规模以上企业4家、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形成了集艾草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养生保健服务、培训等全产业链系统性蓬勃发展的格局。

“下一步,卧龙区要‘跳出卧龙发展卧龙’,成立月季、艾草产业发展专班,研究出台支持月季、艾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扶持优惠政策,谋划建设豫西南月季花木交易市场,规划建设艾草加工产业园,成立月季研究所、艾草研究院、艾草基因库,着力打造融月季品种展示、科研、交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月季产业集群,全面发展精深加工业、艾草种植业、灸疗服务和文旅康养业,形成‘三产联动’闭环体系,推进月季、艾草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走出去,抢占国内国际市场。”谈及月季、艾草两个产业的发展,卧龙区委书记高贤信信心满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花草产业”唱响富民曲”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524/8078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