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春风徐徐来,寨子梨花处处开。眼下,梨树进入盛花期,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上、下寨村上万棵梨花竞相开放,一年一度的梨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
“近年来,我们依托千亩梨园、三百古树,举办梨文化艺术节,以梨为媒,逐步走上特色乡村发展之路。”乐都区碾伯镇副镇长孙平介绍,今年的艺术节大胆创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融入”的新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游,最终让上、下寨两个村500户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以梨为媒”推动文旅融合
走进村里,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盛放的梨花纯白似雪,勾勒出一幅别具意境的春日美景。踏着梨园小径,前来赏花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上、下寨村的百年梨园占地1000多亩,上万株梨树,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就有300多株,是乐都乃至海东市树龄最长、规模最大的古梨树群,至今保护完好。”据孙平介绍,自2016年起,乐都区已连续4年在梨花盛开的时节举办“寨子梨文化艺术节”。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属河湟谷地,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在这里交汇,孕育出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梨花节“以梨为媒,以花为介”,旨在加快文旅融合,做强旅游产业。
今年的梨文化艺术节从4月16日启动至5月10日结束,共设一个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共有“献礼建党百年颂扬党史诗篇”诗歌朗诵、婚纱摄影展、青年志愿者“梨花环保行”等6项主题活动,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活动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又融合乡村振兴内涵。”孙平说,在古梨园内创新性地开展“献礼建党百年颂扬党史诗篇”——“梨花又开放”诗歌朗诵会,这是整个艺术节的核心。
“这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徜徉在梨花树下的摄影爱好者王旭告诉记者:“梨花节我年年都来,但今年举办的梨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比往年丰富,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听党史诗歌朗诵、赏钢琴演奏。”
筑巢引凤富村民
“去年受疫情影响没有举办。前几年的梨花节每年平均吸引游客十多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梨花艺术节已经成为乐都区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下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有说,依托梨花节这张名片,村上开始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还吸引了企业前来村里投资。
2020年,海东市永忠梨苑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落户下寨村。作为此次梨文化艺术节的运营企业,公司出资130多万元用于舞台搭建、演艺团队邀请、场地平整等,并流转土地为入驻的40余家企业和摊贩提供经营场地。
“以前,每到梨花节,小摊小贩无序经营,不仅影响村容,也不易管理。今年我们鼓励企业参与,按月租赁土地,然后统一进行布展,为更多的参展企业和小摊贩免费提供展位。”孙平介绍,文化艺术节只有健康持续发展,村民才能持续增收。为提升梨文化艺术节品质和档次,该公司临时流转周边20多亩土地,以每亩4000元的价格提前一次性支付,仅这一项就让村上20户人家增收10多万元。
“这次梨花节我们家租出去5亩地,一共收入2万余元,而且只需‘出租’一个月,等梨花节过后,我打算种一茬架豆,啥都不耽误。”下寨村村民高英德告诉记者,之前他种下的榆苗已经成了“枯苗”,正在他犯愁之际,听说村上要把村民部分的土地租出去,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耽误农时,还能有一笔额外的收入,村民们都非常高兴。
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青砖黛瓦白墙,一朵朵怒放的梨花把下寨村打扮得格外清新、雅致。
村里的永诚德庄农家院里,村民吴英正在厨房忙活着。“梨花节前后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游客最多时,我们忙得歇不了脚。”
吴英告诉记者,几年前她在西宁市上班,这几年,村上依托梨花艺术节,名气越来越大,来村上赏花的游客也越来越多。2019年,她辞去工作返乡创业,在自家的小院里,开起了农家乐。
一朵梨花绽放,致富一方百姓。如今,村里开办农家乐、从事餐饮行业的有20余家。
上、下寨村均为青海省乡村振兴示范点。作为示范点如何起到示范作用?怎样带头引领?孙平认为,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又要生态宜居,在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的同时,创新性打造梨文化艺术节,是各级党组织引领乡亲们实现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的一种有益探索和有效示范。
“梨文化历史悠久,围绕梨文化不仅可以做好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更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海东市永忠梨苑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永忠计划着,下一步将在果品开发上下功夫,打造梨产品产业链,真正让一朵梨花造福一方百姓,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筑巢引凤、产业带动,目的是为了群众,最终受益的也是群众。下一步碾伯镇将考虑与卯寨、柳湾彩陶甚至民和喇家遗址等文旅景点串珠成线,在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共赢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