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仙女湖畔谋善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25
内容摘要:阳春三月,仙女湖畔,群英荟萃。4月17日,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相关负责同志齐聚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围绕渝水区党建引领、五力

阳春三月,仙女湖畔,群英荟萃。4月17日,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相关负责同志齐聚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围绕渝水区“党建引领、五力聚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展开走访调研和研讨交流,共同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出谋划策。

何为“党建引领、五力聚合”?2019年底,渝水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确定为全国115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渝水区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开展“两资”清理,提高保障力;创新积分管理,激发内生力;组建乡镇商会,增强支持力;发展公益事业,扩大辐射力。

通过这一模式,渝水区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创新了“三治”融合路径,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了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会者一致认为,渝水区的探索较好契合了当地实际,丰富了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中西部地区如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启示,对于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意义深远。

党建引领发挥政治优势

“渝水区新一届村书记平均年龄为45.52岁,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78%,致富能手的比例达到95%……”研讨会上,渝水区委书记李虹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渝水区基层党组织的变化。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关键在人、在干部。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缺乏新鲜血液补充。

近年来,渝水区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领头雁”,在把好选人关口、抓好后备培育的同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一方面从经济上增加待遇;另一方面,从政治上畅通渠道,开展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

在选优配强“领头雁”的同时,渝水区坚持把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村务管理机制、培育乡村商会组织、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等方面大力探索,多向发力、聚集力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党建引领、五力聚合”乡村治理模式。

因地制宜解决突出问题

“‘两资’清理前,我们村集体年收益才2万元,现在年收益106万元,直接翻了50倍。”在会上播放的渝水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宣传片中,人和乡观下村党支部书记彭春生这样说道。

过去,渝水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不规范、租金过低、层层转包、拖欠承包款等问题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2020年,渝水区大力开展“党建+乡村资产资源清理规范”(简称“两资”清理)工作,对全区17个乡镇(街道)182个行政村的资产资源发包合同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清理后合同期内累计可增收1.05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在“两资”清理基础上,成立渝水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农村资产资源全部实行“线上”进场交易,解决信息不对称、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走进良山镇下保村颐养之家,只见十多位老人们围坐在厅堂,看着电视,聊着天。一墙之隔的厨房里,炊事员们正忙着为老人们准备可口的午饭。很快,木耳炒肉、红烧冬瓜、紫菜蛋汤,热气腾腾的午饭就上桌了。不用动手一天三餐都能吃到营养丰富的饭菜,老人们非常开心。

为解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渝水区大力推进“党建+颐养之家”建设。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集体配套一点、老人自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在182个行政村建成运行颐养之家359个,实行集中就餐和配送服务相配合的模式,为农村留守、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利用闲置空房改扩成村诊所,乡镇为每个村配备至少1名职业医师,让农民能够享受免费的体检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创新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在良山镇下保村,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超市,便是下保村的晓康驿站,室内的货架上摆放着盐、牙膏、毛巾等各种生活用品。这些商品不收现金,只能用积分来兑换,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年来,渝水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将乡村管理日常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一方面,开展晓康驿站建设。在全区182个行政村建设晓康驿站,定期对帮扶对象的遵章守纪、卫生环境、劳动出勤等方面开展考核,依据考核积分给贫困户兑现生活物资,将单纯的“给钱给物”转换为“积分奖励”。

另一方面,探索实施“道德积分银行”。2019年在良山镇白沙村探索实施“道德积分银行”工作,设置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积学七方面分值,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分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光荣榜”“警示榜”“进步榜”评议会,每年召开模范评议大会。目前已在全区182个村全面推广。

汇聚力量推进多元共治

在水北商会调研时,乡贤文化墙上“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内容,获得多位与会代表的称赞。

水北商会于2012年9月18日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商会会员主要以捐赠的形式扶贫济困,资金分散,渠道单一,以个人做好人好事为主,事迹影响小,覆盖面也不大。

同年12月12日,水北商会党委正式成立,系全省首个乡镇商会党委。在党委的领导下,水北商会本着“凝聚乡亲、互通商情、共谋发展、报效桑梓”的办会宗旨,在发展壮大商会企业的同时,以抱团做公益的形式矢志参与家乡发展和治理,形成了“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党建+乡镇商会”模式。

9年来,水北商会党委引领商会协助家乡,累计捐物捐资1.9亿多元。

鉴于水北商会的成功经验,渝水区全面推广“党建+商会”工作,在全区11个乡镇全部组建商会,建立党组织,并因地制宜成立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在组织新乡贤参与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家乡建设的同时,还引导他们在化解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村善治。

专家热议渝水实践

研讨交流阶段,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仝志辉等领导、专家作主旨发言。研讨会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雷刘功主持。

张天佐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当前,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要充分认识乡村治理的重大意义。要把握好乡村治理的规律和方法,在对象上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方向上要顺应和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在方法要上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目标上要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在工作布局上要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在手段上要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叶兴庆称,渝水区紧紧扭住了乡村治理的“牛鼻子”,很好地适应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背景下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农民思想状况的变化。杜志雄说,渝水区的乡村治理工作有遵循、有创新、有效果、有价值,圆满回答了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等问题。“‘党建引领,五力聚合’模式把乡村治理多方力量融合起来,契合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龙文军点评道。仝志辉则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渝水区加强文化支撑,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乡村治理智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仙女湖畔谋善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422/8058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