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海:抢抓农时种植双膜马铃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25
内容摘要:以前种一茬,如今单改双,为啥?政策好,种地底气足。同一片地,我们先种马铃薯、再种蔬菜,产值提高了,腰包更鼓了。青海省海东

以前种一茬,如今“单改双”,为啥?

“政策好,种地底气足。同一片地,我们先种马铃薯、再种蔬菜,产值提高了,腰包更鼓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村民周孝文说。

海东市位于河湟谷地,是青海省最主要的农业区。这几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乐都区上、下寨村上百亩的双膜马铃薯种植基地一派抢农时、忙春耕的繁忙景象。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有边忙着打垄,边告诉记者,今年回暖早,年还没过完,村民们就开始忙起来了。

打垄机轰隆隆驶过,黑土地翻犁出新希望。村民们有的切种、有的播撒、有的打垄,拱棚里的土已被深耕翻新,有些已播好种子覆上了黑薄膜。

“这叫双膜马铃薯,第一层膜是拱棚的棚膜,第二层就是地膜,我们种的马铃薯都是早熟品种,一般于2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收获上市,比传统的马铃薯提前两个月上市,价格也高一点,7月份复种蔬菜,1亩地里种两茬,村民的积极性高着呢。”得空时,刘德有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种了5亩双膜马铃薯,马铃薯采挖后又种上了豆角和白菜,一年下来1亩地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比种植单一作物收入提高了不少。

据了解,碾伯镇上、下寨村是乐都区双膜马铃薯的特色产业村,现有农户475户、人口1725人、耕地1980亩,人均耕地0.64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双膜技术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纳添仓告诉记者,双膜马铃薯栽培是地膜与拱棚相结合的综合栽培技术。“双膜技术”的推广既有效解决了高原上马铃薯生产早春冻害问题,又实现马铃薯早播种、早上市,为复种提供良好的茬口和充足的时间,在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商品价格和单位产值。

近年来,乐都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逐年扩大双膜马铃薯种植面积。2021年为了落实省委“两优一高”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乐都区采取马铃薯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有机肥增施、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全力保障马铃薯春耕生产。

据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马元存介绍,马铃薯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初全区已播种1500亩双膜马铃薯。“2020年,全区双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445.6公斤,平均亩产值7000元;复种蔬菜亩收入4000元,两项合计平均亩收入1.1万元。”马元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笔账里盛满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青海:抢抓农时种植双膜马铃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414/805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