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启动“高标准口粮田”标准体系建设正当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88
内容摘要:种子和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要害,耕地问题的关键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我国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石,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功不可没

“种子和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要害,耕地问题的关键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我国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石,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功不可没。虽然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现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参差不齐,耕地质量仍然总体偏低。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有一定比例,且一些地方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壤酸化、盐碱化、黑土地退化和耕层变浅等问题都亟待改善,尤其是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太低,达不到‘高标准’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建平说,面向我国口粮安全保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需求,构建新时期“高标准口粮田”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作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稻米首席分析师,李建平和他的团队一直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据团队测算,全国平均每亩高标准农田直接带动粮食产能增加33.94公斤(提升率8.31%),农业产值提升737.56元(提升率32.07%),良种种植总面积提升率28.01%,除涝面积提升率增加11.69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升率增加59.98个百分点,每亩化肥减施8公斤,每亩农药减施0.29公斤。如果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的建设标准,平原地区农田每亩建设成本约为3000元,是现有投入标准的两倍;丘陵和山地则达到了4000元和5000元,是现有投入标准的3倍左右;若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投入标准还得提高,可能突破5000元。

“高标准农田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载体,其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份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李建平说,近年来,我国粮食育种技术不断创新,试验产量屡创新高,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准。但我国实际单产与试验单产仍有较大差距,农田质量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加上良种良法技术集成不足,综合效应发挥差,必须通过创新思路和创新机制,根据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耕作制度和粮食品种,因地制宜、因品种而异,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口粮田”,铸造我国粮食安全的“钢锚”。

目前,李建平和他的团队正在着手启动“高标准口粮田”标准体系构建及投入机制研究,将围绕“高标准口粮田”标准体系、投入机制、预期效果等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抓好重点、搞好样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探索不同类型“高标准口粮田”建设细则、预算定额和投入的标准体系,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地、技、艺融合技术投入机制等,探索粮食增长潜力的最大现实产出,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启动“高标准口粮田”标准体系建设正当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329/804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