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过“春社”品农趣,乡村游多了民俗看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07
内容摘要:传统民俗打春牛。村里人往城里去挣钱不算稀罕,城里人愿意来村里花钱耍才是真提劲!3月13日,望着村里川流不息的游客,湖南省衡阳
过“春社”品农趣,乡村游多了民俗看点

 

传统民俗“打春牛”。

“村里人往城里去挣钱不算稀罕,城里人愿意来村里花钱耍才是真提劲!”3月13日,望着村里川流不息的游客,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角山镇旭东村党总支书记梁光寰脸上乐开了花。

当天,是角山镇首届春社民俗文化活动周启动的日子。沿着通往旭东村的石鼓区乡村旅游环线,两旁一大片油菜花开得正盛,一抹抹金黄浸染大地,花香扑鼻。上午9时许,由近百名骑行爱好者组成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队伍缓缓骑行,领略着沿途秀美风光,感受石鼓乡村之美。

庄严的祭祀仪式结束后,精彩的民俗和农事体验活动纷纷登场。湖岸边,传统农俗“打春牛”,引来一波又一波游客,“耕夫”们用牛鞭轻轻打牛,以示春令已到来,农事宜提前准备;湖面的渔船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民奋力撒下手里的网,等待满满的渔获;远处,闲了一冬的水田里,老牛在农人的鞭策下,拉着篱笆唤醒沉睡的土地;油菜花田间,春耕的号角吹响、锣鼓喧天,数支龙灯队轮番戏闹,争先舞出春耕的“精气神”。

记者了解到,“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是老百姓通过祭祀土地和谷神以祈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些仪式和体验式活动,一下子把我拽回了小时候,播种、插田我都干过,虽然辛苦,但一想到秋天的丰收,就满怀喜悦。”带着孙子从城里来参加春社活动的胡先生感慨万分。

对春天农事活动充满新鲜好奇的城市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自己有了新收获:“原来,水稻要经过这么多功夫才能变成米饭,真是‘粒粒皆辛苦’呀!”

“你别看村里现在处处美景、热闹非凡,前些年,村里可是处处荒芜、一派萧条。”梁光寰说,直到2013年,村里土地大规模流转后,开发建设了养殖园、蔬菜园、四时水果种植园,还打造了孔雀园、星空泡泡屋、家庭农场乡村旅游项目,游客来到这里白天能体验农耕,晚上赏灿烂星空,更能吃到绿色健康的食物,村里才热闹起来。

“这次的‘春社’民俗活动如此火爆,充分说明,越是现代化,就越不能丢掉传统的农耕文化。”梁光寰说,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实际劳作中积累的“顺天时、量地利”的古老智慧仍是现代农业之本,而守住这个“本”,才能得人心、聚人气。

“重新拾起传统农耕文化,能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后劲!”石鼓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石鼓区希望通过举办体验式的春社民俗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展示角山美丽乡村的风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热情、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过“春社”品农趣,乡村游多了民俗看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317/802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