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辽阔的中原大地绿色荡漾。在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振群家庭农场正是一派热腾腾的闹春景象。
“错过这一季,这一年就错过了。所以,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搞好病虫害防治,捂紧咱的粮袋子。”农场主乔振群一边给院内的植保无人机擦拭检修一边说,“让咱的饭碗越端越牢,是乡村振兴的‘底牌’!”
“好在有她们。”顺着乔振群手指的方向,只见两位衣着时尚的姑娘脚上还沾着泥土,说笑着走了进来,“这是我的两个闺女,乔鑫和乔淼,刚去地里看看苗情再确定咋防治。她俩毕业后不愿在外地打工,所以跟着我种粮搞电商,干得还不赖哩!”
“我们要亲眼看着咱农村变成令人向往的地方,咱农业变成充满希望的产业,咱农民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这对“种粮姊妹花”完成了老乔种粮老本行的“代际传递”,成为新一代新农人。
就“三农”工作而言,中国的缩影在河南,河南的缩影数南阳,南阳看唐河。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点,走进唐河看担当,在“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迅捷行动下,一幅粮兴民富的乡村振兴长卷正在广袤的乡村沃野上徐徐展开。
一条路边两块地,土色不同两重天。
这一奇异景象就出现在张店镇王营村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同是一个区域,一边是黑色土地,一边是黄黏土地,在绿色麦苗尚未覆盖的情况下,差别十分明显。
“黑颜色的是经过改良‘喂肥’的‘熟地’,黄颜色的是正待培肥的‘生地’。”村焱鹏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运停介绍,“我经常收购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通过深耕细作,施农家肥,让土薄苗稀的‘穷地’变成肥得流油的‘富地’。”
“用心种地”是唐河粮农们的自觉行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要藏粮于心。扛稳抓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是唐河这个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创造者的不二选择,正因如此,唐河的粮食产量始终沿着“阶梯式递增”之路前行。
刚刚召开的唐河县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对此作了概括总结:建成高标准粮田117万亩,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7亿斤以上,粮食储量20亿斤,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绿色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唐河担当”令人赞叹,“中原粮仓”实至名归。
稳粮增粮,耕地保障。在唐河,面对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浪潮,“粮田红线”不仅没有被碰触和逾越,短短三年间反而从245万亩扩张至260万亩。县里落实最严“保田令”,所有土地使用都不以损害或影响粮食生产为前提,持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制止和打击乱占耕地、破坏耕地、违法占地,不断加大撂荒地、宜耕地、窑场地的开垦复垦力度,着力治理空心村,新增耕地15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粮田稳步扩张。
来自唐河县农业农村部门的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0万亩以上,粮食年总产突破27亿斤,位居全国五十强、河南省第二位、南阳市第一位。
从“大路粮”到“精细粮”,唐河粮农不断调整着夺粮新战略。“过去一年种千把亩,现在只种四百亩。”何以要大面积调减?桐河乡祥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强给出了答案,“种得多不如种的精,这几百亩全部种有机小麦,表面上看面积少了、产量低了,但质量高了,市场大了,效益提了,这才算摸对了路子。”
据了解,一年来,唐河县已完成有机麦基地认证面积达20万亩,共签订13.9万亩有机小麦供应协议,成为国内知名酿酒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1斤粮食高出市场价0.1元。
科技兴粮,虫口夺粮,是唐河县粮食产业的“双保险”。一方面,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乡乡设立农业服务中心,新规划建立农技推广区域站11个、民间技物结合服务网点86个、农情测报站点24个,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持续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组织县、乡科技人员182名,送技到田,新技术、新品种入户率98%以上。另一方面,实施良种工程。建立新品种引试展示基地、良种加工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年引试新品种30余个、生产优质良种3000万公斤,良种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