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粮食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的。我国目前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等,而其中小麦虽然目前的种植面积低于水稻以及玉米,但是也是第三大谷物类粮食作物,是人们食品结构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农作物本身是有病害威胁的,对于小麦来说最严重的病害就是小麦赤霉病,可以成为是小麦的“癌症”了。据悉当小麦得了赤霉病之后就会减产毁质,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都会造成比较原种的影响。我国目前是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收到赤霉病影响的小麦种植面积超过6000万亩,如果受灾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但是这远远还不是赤霉病的全部危害,赤霉病的病原菌会分泌一种霉菌毒素,这种毒素能够广泛的污染谷物籽粒,严重威胁人畜健康。
而近日,有一个消息让人振奋,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当中,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找到小麦“癌症”克星的科研成果成功入选。
孔令让教授研究解决小麦赤霉病问题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了,最终在小麦的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发现抗赤霉病基因,随后,在国际上命名为‘Fhb7’。因为一种名为“香柱菌”的真菌和偃麦草是共生关系,在他们的恋爱结婚过程当中发生了基因的跨界转移 ,这种名为Fhb7的基因就从“香柱菌”跨界转移到偃麦草了。现在通过小麦和偃麦草远缘杂交,又把这个抗赤霉病基因转移到栽培小麦品种,培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
目前这种抗赤霉病小麦品准已经完成了两年的渝北实验和两年的区域试验,已经在2020年进入到生产试验当中,我们也希望这种新型的抗赤霉病小麦能够在今年实现审定并且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帮助解决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农民们的小麦病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