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云贵川等地是较为主要的食用菌种植培育地,这里有不少的珍贵食用菌栽培基地,而在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的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了进展,松乳菇人工培育已经宣告成功了。
其实松乳菇组当中是包含了目前绝大部分可以食用的药用乳菇的,但是其实比较著名的还是要算松乳菇。乳菇本身是一个大类,在我国乳菇有谷熟菌、铜绿菌(云南),紫花菌、枞树菌(贵州),寒菌、枞菌(湖南)等。而松乳菇是比较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和松树是一种专性共生的关系,而其菌根合成则是可以使用人工培育的关键环节。
从2015年开始,于富强博士团队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开始系统的进行乳菇菌种的收集、培养基优化、菌根合成和共生机制等研究,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而从2018年开始,更是陆续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先后建立乳菇种植园16个,总面积超过100亩,实际尝试对乳菇进行人工栽培。等到2020年底,终于在贵阳的两个种植园当中,松乳菇和红汁乳菇分别出菇,菌根苗移栽至种植园时间仅为2年半,该结果为3年幼龄林下松乳菇、红汁乳菇培育出菇的首次报道。
据悉,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和腐生型的食用菌像是香菇这样的食用菌的栽培模式不同,实际上是利用树木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栽、种植园建立和后期管理,来实现人工培育(栽培)和多年出菇。该模式结合植树造林,在苗木初长成时,树下即开始出菇,此后可连续收获15年至50年不等。如果这种乳菇人工栽培取得相当的成功,将为众多的困难立地(如贫瘠土壤、石漠化和矿区等)进行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改造提供不可多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