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片树叶成就一个大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30  浏览次数:81141
内容摘要: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因茶设县,因黑茶而闻名。然而,由于当地黑茶产业粗放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一度步入低谷,茶园面积锐减。2014年

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因茶设县,因黑茶而闻名。然而,由于当地黑茶产业粗放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一度步入低谷,茶园面积锐减。

“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5.8万人,面对这么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还是要瞄准主导产业,精准施策,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说。

传统黑茶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安化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如今,安化县种茶面积达到36万亩,年产茶叶近9万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220亿元,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茶脱贫。

“一片树叶成就一个大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一亩茶园基本脱贫,两亩茶园稳定脱贫”,在安化,黑茶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2019年摘掉了贫困帽,阔步迈向乡村振兴。

产业链紧密利益联结

“让脱贫户的茶叶卖得一片不剩”

“茶叶两头尖,三年又发癫。”在安化茶农中流传的这句俗语,道出了黑茶市场的不稳定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茶叶行情下跌,这可愁坏了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超芝。

“每斤生茶收购价低了5毛钱,订货量也不如往年。”让她发愁的不只是自家的6000亩茶园,还有4000亩企业结对帮扶的农户茶园,“635户脱贫户刚尝到种茶的实惠,如果几千亩茶叶采不下来,或者采下来卖不出去,他们会面临返贫风险。”

邓超芝回忆:“当初确实着急,一个个茶园关系着一户户家庭的生计,怎么办?”

2014年,邓超芝回娘家马路镇洞马村探亲,看到邻里乡亲生活困难,她决定带领大家种茶脱贫。“当时家里老人说,不能‘一家富了千家怨’,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邓超芝说,虽然采购农民的茶叶,人工、检测、运输等成本比自营茶园高约10%,但她认定扶贫这件事,下决心干下去。

“村民每种一亩茶,政府补贴1000块钱,公司免费提供茶苗、肥料和技术指导,负责以保底价收购。”邓超芝说,在政策帮扶下,第一批19户农户开始跟着她种茶。之后3年,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多。2016年,八角茶业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产业扶贫企业。

“我们的茶业扶贫采用的是‘四方联动’利益联结机制,这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八角茶业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龚意成说。

什么是四方联动?龚意成介绍,就是脱贫户按照茶企的要求种植管理茶园;村集体帮助茶企组织村民采摘鲜叶;茶企免费提供茶苗和技术指导,收购鲜叶,加工茶叶;村里的党员、乡贤及在外的企业家帮助销售茶叶。

“龙头企业成长性好,抗风险能力强,非常适合作为产业脱贫的载体,来保障贫困户稳定受益,而政府、村集体和茶农也各有分工,为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助力。”安化县委副书记周登高介绍。

“镇里干部了解到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后,积极帮助我们联系销路,20多家企业给我们发来了订单,有的企业虽然不经营茶叶,但主动提出定制茶叶礼盒,一订就是几百上千份。”龚意成说。

四方联动为安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县里每年都整合项目资金支持茶园基地建设,对种苗基地、新建茶园以及老茶园改造进行补贴。近3年来,50多家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筹资金2亿多元,发展茶叶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一条产业链上紧密利益联结,让脱贫户的茶叶卖得一片不剩。”刘勇会说。

智能技术提升质量

“茶叶增值几倍甚至几十倍”

“快来看看我的智能茶仓。”从深圳返乡进入茶叶行业的龙文初领着记者来到一间不大的仓库,与传统的黑茶存储仓库不同的是,这里温度、湿度可控,还安上了24小时在线的摄像头,全国各地的客户都可以实时在线查看存在这里的好茶砖。

这些顾客是怎么来的?“我们搞的是体验式营销,外地顾客慕名来茶园游览,来茶楼品茶,来茶仓参观,满意了再下订单。”龙文初介绍,很多懂茶、爱茶的人,看了之后都会出手购买,这部分人下单的平均销售额可达3万—5万元,比传统销售模式高了一个数量级。他的企业正在打造“铁粉计划”——吸引更多顾客来安化品茶买茶。

营销模式突破后,如何保持好口碑?“提升茶叶质量、保证产业发展可持续是关键。”龙文初说。

“鲜叶的等级如何,是否有机培管,茶叶价格不同,品质好的会增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普通的三级原料,虽然每亩两季可以采2000多斤鲜叶,但每斤只能卖3—4元;而高品质的有机芽头,每斤最高可以卖120元。”龙文初介绍,一开始,农户们小心翼翼送来的芽头常常不合格——他们不知道,芽头采摘的时候不能用指甲掐,只能用手小心扯断;种植的时候还有农户施用化肥不合理。

为让农户种出合格的茶叶,企业把培训班办到了村里,至今已连续开设了5年。

在加工环节,新技术激活传统产业。国网安化县供电公司推广茶叶制作的电能替代,通过建立全流程电气化茶厂,打造智能型烤茶房,让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制作工艺,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数字化生产的转变,大大提升了制茶产能和质量水平。

近年来,安化推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认证,组建安化黑茶学校、黑茶研究院、黑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高品质有机认证茶园达到6万亩,以茶叶深加工为核心,仓储、物流、科研等配套服务平台为补充的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

茶旅融合打造综合体

“实现跳出茶叶再回到茶叶”

来到安化县江南镇黄石村,茶山上的运茶轨道机正自动运行,山下的欢乐田野、四季采摘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茶旅融合,在这里已成气候。

“看到精准扶贫下了真功夫、见了实效,我下定决心返乡投资。”在外经商的黄华明2015年回到黄石村,创办了茶叶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村里土地分散,黄华明觉得仅靠种茶卖茶,还是太单一。“正在我摸索的时候,县里提出茶旅融合的理念,这让我找到了方向。”黄华明说。

如今,黄石村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路子:打造远近闻名的田园综合体,茶叶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现有茶园1000余亩,还建起280亩果园,过去常常内涝的山塘被改造为荷花池,村口的思贤溪也上了漂流项目,115户村民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股东。“如今村里大部分茶叶都被游客买走了,实现了跳出茶叶再回到茶叶,收益更高了。”黄华明说。

安化县茶乡花海社区,既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又是茶旅融合景区,脱贫、茶产业和旅游三者找到了契合点。社区共安置脱贫户2137人,很多搬迁户在茶乡花海生态园当起了驾驶员、导游和保洁员,2020年生态园为员工发放工资50多万元。

在接受了景区电瓶车驾驶培训后,搬迁户黄建超成了一名专职司机,“月收入3300元,还能照顾家里,不比去外面打工差。”

在安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黑茶博物馆、黑茶特色小镇、云台山茶旅开发和天下黑茶实景演艺等茶旅一体化重点项目陆续建成。2018年、2019年安化县游客接待量连上600万、700万人次两个台阶,年旅游综合产值分别达到52亿元、75亿元。一批茶民宿、茶温泉蓬勃兴起,茶叶深加工产品加快开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片树叶成就一个大产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130/7990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