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30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8880
内容摘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治理者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治理者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要求,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这条路怎么走,对各地而言既是发展的考验,也是发展的机遇,更体现着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近年来,山东诸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壮大产业,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借助工业优势,运用工业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诸城以工业立市,工业基础雄厚,我们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建设特色生产园区,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带动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先进理念等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

突出社区,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诸城早在2007年就开始推行农村社区化,以社区为中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下移,建成乡村“两公里服务圈”;以社区为平台,集聚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破解村庄散弱且空心化、人才流失且老龄化、农业分散且兼业化等难题。下一步,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创造的前提下,宜集中则集中,宜就地提升则就地提升。

改善环境,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要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诸城致力于推进全域绿色化、景区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名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城市。同时,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例如,地处半丘陵地带的诸城大源社区,曾经遍地荒岭荒滩,通过种植苗木,建起了大源田园综合体,吸纳了800多名居民成为产业工人,建成免费对市民开放的17处旅游景点,成为诸城西南角的“城市绿肺”。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要一体发展、全面进步,把发展振兴的成果落实到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在发展中时时从农民角度出发、处处为百姓着想,我们就能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230/795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