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淄水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矗立田间,燕惠兰的草莓大棚里生机盎然,整齐的地垄上,一株株草莓苗开出了朵朵白色的小花。“现在草莓到了开花期,需要引进蜜蜂授粉,可以提高坐果率……”农技专家吴凤铎正在进行技术指导。
家住广饶县大码头镇李官村的燕惠兰原本有着自己领办的合作社,今年8月份,她将“战场”延伸到了离家几公里外的稻庄镇淄水现代农业产业园,从事草莓种植。谈及原因,燕惠兰说:“政府投资建好大棚,免费安装滴灌设备,配套好基础设施,还有技术员全程跟踪,租金只要2万多元,成本低、回本快,这么好的事肯定要抓住机会。”
像燕惠兰一样,目前已有18户“业主”落户淄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园区内承包了37个草莓大棚。“农户入驻之后,我们通过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打造、统一销售带动的模式,让农户在园区内放心大胆种植。”稻庄镇分管农业的科技副镇长项树标介绍。为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稻庄镇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东康路、广码路、小东路建设工程,实现了水、电、路讯同步保障。
政府投资建设大棚、联合党支部资金入股、农户低价租种大棚,这正是稻庄镇探索形成的“镇建民租、集体增收,利益联结、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模式。稻庄镇将中央和市县财政扶持资金及乡村振兴服务队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5万亩的淄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核心园区占地面积3000亩,先行试验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设了草莓示范园、食用菌基地等“新优奇特”果蔬农产品示范区。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带动,组织强,百业兴,群众富。今年,广饶县设立了9000万元的乡村振兴战略富民基金,引导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聚集,连续两年利用市县两级财政扶持资金,建设10个产业项目,共涉及45个村,用于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
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乡村振兴。广饶充分释放“头雁效应”,因地制宜、典型引路,实行以地养老、按劳计酬的模式,实现了农民、集体双增收,广饶县乐安街道大尧村正是这一典型代表。
“国美春苗木合作社承包了我的地,一年一亩地给1050块钱。我还给合作社干活,工钱一年两万多元,算起来比我自己种地多收入1.5万元左右。”今年65岁的张兆俊在几年前把自己家的6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国美春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后,他有了两份收益,张兆俊很满意。
大尧村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发展苗木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收益”的路子,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经过几年的探索,该村发展了两家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流转了本村土地,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苗木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集国槐、丝棉木、海棠等绿化和观赏性苗木为一体的占地3000多亩的综合性种植基地,全村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居。由于土地全部流转,本村年轻村民进厂务工,年龄大的村民则在家门口打工,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入,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近年来,广饶县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瞄准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目标,通过支部统筹领导,村集体以土地、资金或其他固定资产入股,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激发“支部领、村民跟、同发展”内生动力,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连片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变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状态,打破了过去低层次的增收模式,使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全县已成立合作社40家,辐射带动110余个村增收,集体经济薄弱村数量逐渐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