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成效如何?生态环境部回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81098
内容摘要:中新网12月22日电近两年来,无废城市建设正在全国不少地区如火如荼展开,今年将迎来试点和收官阶段,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成效如何?

中新网12月22日电 近两年来,“无废”城市建设正在全国不少地区如火如荼展开,今年将迎来试点和收官阶段,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成效如何?下一步在全国范围的推行计划是什么?在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对此进行了回应。

庄国泰称,“无废”并不是没有废物,而是产生的废物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把它处理、处置好。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试点方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这个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试点工作。主要是确定了11个城市,包括深圳等5个特殊地区,也包括雄安新区,开展试点。

“实际上,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探索适应不同地区的‘无废’城市的建设模式。比如深圳,以工业为主的徐州,以农业为主的光泽以及雄安新区、北京新技术开发区,天津的中新生态城。这些就是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和结构进行试点的建设。试点确定以后,我们研究编制了一套目标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最终处置能力以及群众的获得感等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来引导‘无废’城市建设。”庄国泰表示。

庄国泰介绍,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明确了要建立四个体系,支撑“无废”城市建设。一是制度体系。二是技术体系。废物的处理处置离开技术无从谈起。三是市场体系。四是监管体系。在这些试点里,共安排900多项任务,根据前一段时间的评估,总体进展还是比较顺利,效果良好。而且生态环境部创新了一些工作机制,包括开展技术帮扶机制,组织了一些专家组到各个试点城市一起探讨和探索怎么开展试点,解决一些难题。此外,在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专门建立了一个栏目,就是“无废”城市的技术支撑,大家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可以到那个转化平台上寻求支持。

庄国泰指出,通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已经凝练出一些示范模式。在工业绿色生产方面,试点城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绿色制造水平,积极推动工业固废的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从源头治理。像深圳建设的全产业绿色制造体系,也包括铜陵、盘锦、威海,针对矿山,针对油田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一方面减少了固废的产生量,另一方面把这些废弃的矿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农业绿色生产方面,试点城市通过与“美丽中国”建设,包括农业现代化建设融合,推动主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包括徐州秸秆高效还田,许昌、西宁等也都探索了很好的模式。

在加大监管方面,试点城市通过信息化建设平台和制度创新,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我们在绍兴召开了“无废”城市建设现场会,绍兴是一个典型,打造了“无废”城市的信息平台,统筹整合各类固体废物的管理系统,对固体废物实行全周期、智能化、闭环式的管理,北京经开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模式。

在践行绿色生活方面,试点城市通过先行引导,探索城乡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像重庆探索“无废细胞”,制定了“无废”学校、小区、景区、机关,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光泽县立足“无废”乡村建设,统筹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和再回收利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无废”理念逐步得到国内外的认同,我们也跟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了交流,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写入了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有关内容中。

“现在这个工作正在逐步往外扩展,像浙江省提出要全省域建设‘无废’城市,重庆和四川共同推进成渝经济圈的‘无废’城市建设。目前也遇到一些困难,一个是受疫情影响,有些试点项目的推进稍有滞后。再有上面提到的四个体系建设真正达到协同增效还需要一个过程,全社会‘无废’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需要记者朋友们多多参与推动。”庄国泰说。

庄国泰表示,“无废”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还将重点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指导“无废”城市完成好试点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经验。二是在“十四五”期间要逐步把“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逐步推开,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培育“无废”文化,包括抓好公众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成效如何?生态环境部回应”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222/794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