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管”出来年好收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773
内容摘要:西南地区的隆冬季节,阴雨绵绵,湿冷刺骨,天地间唯有单一的灰色。立冬时节万物藏,冬季剪枝不打烊。刺梨地里叶稀落,一颗三杆九

西南地区的隆冬季节,阴雨绵绵,湿冷刺骨,天地间唯有单一的灰色。

“立冬时节万物藏,冬季剪枝不打烊。刺梨地里叶稀落,一颗三杆九枝立……”还没走近贵州省水城县野钟乡野钟村刺梨基地,就传来了村民老邓响亮的歌声。

老邓原名邓吉栋,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特别硬朗,这不他正以山歌为“媒”,向村民们宣传讲解着管护刺梨的技术,一场别开生面、喜闻乐见的田间地头培训呈现在眼前。

野钟村位于北盘江北岸,这里山高谷深、土地贫瘠,“高、少、碎、瘦”是耕地的典型特征。2014年,贵州六盘水市精准选择刺梨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以实施“3155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刺梨产业规模化。水城县打造了100公里刺梨产业带,野钟乡是刺梨产业带的核心区域。

“邓老是我们乡的刺梨种植大户,是这方面的土专家,他家的刺梨亩产量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请他来教大伙如何管理刺梨。”野钟乡党委副书记王增斌说道。三分种,七分管。刺梨是一种生命力比较强的植物,耐干旱,成活率高。但如果不加强管护,会极大影响刺梨树的长势,果实就结得少,且品质差,卖不到好价钱。

据统计,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刺梨种植面积达120.48万亩,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刺梨管护是全市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为激发群众管护积极性,该市充分整合人社局的培训政策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资源,在全市开展刺梨产业秋冬季管护培训,组织农户到种植规范、管护到位、经济效益好的刺梨产业基地参观学习,让农户从对比中找差距、补短板。

眼下,正值刺梨管护的关键时期,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明年的收成。为确保明年刺梨挂果质量,野钟乡与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了野钟村刺梨产业基地党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牵头抓好刺梨管护工作。

产业党支部组建后,先后组织乡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刺梨种植、管护等技术,回来后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和护林员,再由他们包保其他农户,进行培训指导。通过连续5年的精心管护,野钟村今年收购刺梨鲜果723.84吨、销售额434.8万元,带动农户1010户4040人增收,人均增收1075元。

刺梨已从曾经的山间“野果果”变身为“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黄起来富人”的扶贫“金果果”。据统计,该市今年已收购刺梨鲜果3万吨,综合产值预计达8亿元左右,涉及农民68.97万人,实现人均增收2093元。

“刺梨产业好处多,我种刺梨几大坡;青山绿水生态美,增收致富暖心窝;今年产量已大增,家家致富又一春。”一首动听的山歌回荡在山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管”出来年好收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222/794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