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开封:农文旅化茧成蝶振兴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759
内容摘要:寒冬时节,沿着河南省开封市开尉路,漫步于美丽乡村余店、茶庵、朱仙镇、西姜寨斑斓的色彩充盈眼眸,一路风景不断,每个地方都有

寒冬时节,沿着河南省开封市开尉路,漫步于美丽乡村——余店、茶庵、朱仙镇、西姜寨……斑斓的色彩充盈眼眸,一路风景不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

“乡村振兴让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好。”开封市鼓楼区余店村党支部书记刘朋全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开封市始终坚持以“多产融合”促产业振兴、“内培外引”促人才振兴、文脉传承促文化振兴、改善人居环境促生态振兴、抓基层打基础促组织振兴等全面探索,科学谋划,试点带动,改革创新,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1+6”示范带建设先行先试后,乡村振兴正由“点上突破”向“全面开花”拓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 规划谋定而后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

开封市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作用落细落实。

加强党建引领,坚持把“五大振兴”作为有机整体,市委书记亲自抓乡村振兴。成立以市委书记侯红、市长高建军为总指挥长的乡村振兴“百千工程”总指挥部和8位相关市级领导为指挥长的专项指挥部,市委召开全会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落实“四个优先”若干措施》,从干部配备、发展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21条优先举措。侯红、高建军多次参加乡村振兴月例会,多次实地调研,解决工作难题,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全过程。

开封市还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

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开封结合乡村发展实际,按照“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撤并搬迁类”“集聚提升类”,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分类,合理编制村庄实用性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完成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试点村100个,高标准完成乡村振兴“1+6”示范带内村庄发展规划。

同时,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在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乐田共享农庄、余店乡村乐园等单个产业项目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村庄特色、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实现了村庄、土地与产业项目有机结合,确保各项规划接地气、可操作。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有底气

“俺今年种了3亩大蒜,收获9000斤,政府又给买了一保3年的保险,今年净收入近3万元。”11月15日,杞县傅集镇白庙屯村70岁的魏文祥说起大蒜就笑逐颜开、喜不自禁。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开封市切实因地制宜抓产业,紧扣市场导向,并结合自身优势谋发展,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万亩左右,80万吨的年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形成了“种植、收获、仓储、深加工、科研、交易、物流”一体化全产业链。

以“十链百园千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封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打造10个以上以小麦、花生、大蒜等为主导的全产业链,100个扶贫产业园和1000个扶贫产业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引进益海嘉里、牧原、大红门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金杞、包公、双鱼等品牌,不断拓展产业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调优生产体系。祥符区利用优质花生高油酸品种,不仅带动全国花生产业升级,而且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使“小生产”对接“大市场”,更是把花生从果到壳“吃干榨尽”,以100%的综合利用率打造了“一条龙”百亿级产业集群。

以花生、西瓜、菊花等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开封市还引入鱼菜共生、农业嘉年华、乐田共享农场、原种农业等新业态,让经营体系变活。

聚集资源 推动农文科旅融合发展

以农文科旅为主题,以近郊游、乡村游为引领,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祥符区西姜寨乡建设的开封农业嘉年华及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目,包括6个主题展馆、13条产业链,农业技术集成2000多个品种、300多项技术,涵盖特色餐饮、民宿、非遗、农耕等多元旅游要素,一开园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为新业态注入科技元素,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开封爱思嘉鱼菜共生产业园采用高效循环种植养殖系统,融合养殖、种植、展示、推广、生产、经营等多个要素,谋划建设鱼菜共生、薄膜联动温室、玻璃温室等46个大棚,实现年销售收入2200万元。

开封市还拓展农业研学科普功能,推动农业与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开展校外农事研学体验,使中小学生在书本学习之余,现场感受、学习农事生产和农业科技。

盘活文化和农旅资源,留住美丽乡愁。开封市充分挖掘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特色,搜集、整理开封特色农产品相关农事体验、历史典故、传说等,进一步激活文化记忆,让人们能够望山见水、乡愁可寄。精心建设的朱仙古镇、西姜寨“好人街”、余店“食坊街”、精品民宿群、体验农业、乡村乐园、建业大食堂等,深深吸引了八方宾客的目光。

今年,开封市“1+6”乡村振兴示范带荣获2019年中国“三农”创新榜大奖,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西姜寨乡成功举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要媒体多次对开封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报道,省委书记王国生两次莅临调研指导,对开封市乡村振兴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突破瓶颈 激发乡村振兴创新活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土地、资金”三要素不可或缺,围绕解决“谁来干”“地咋改”“钱咋来”等诸多难题,开封市充分运用改革、创新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引才聚才。一方面靠政策吸引人才,创新推进“六乡行动计划”,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全市登记在册新乡贤人员3万多名,实施帮扶项目534个,选拔49名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挂任乡镇科技副职。另一方面通过培育造就人才,打造“三农”人才孵化基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以农民合作社、企业为主体,以本地村民为主要对象,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养“三农”带头人。依靠产业汇聚人才,吸引院士团队、专业团队等高端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示范带聚集,使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6”乡村振兴示范带,就有10多个专家团队、4名院士、20多名博士、数百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项目建设,并逐步向各县区拓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而产业要发展,必须破解资金短缺问题。开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乡村振兴发展定位、规划设计、政策扶持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创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下乡。在“1+6”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由市属投融资公司、社会资本和区属投融资公司共同出资组成合资公司,项目建设完成后交由专业运营公司经营,收益部分由合资公司按股分红,形成了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共同参与模式,实现了共建共治、合作共赢。

同时,通过实施民宿改造、农业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带动等,让农民有资产收益、劳动报酬、租金收入、共同经营收入、集体分红收入等,实现农民增收,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由“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开封:农文旅化茧成蝶振兴乡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216/794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