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贵州:打通水利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74
内容摘要: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3.6%,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层较薄,留不住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切割深,田高水低,蓄

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3.6%,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层较薄,留不住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切割深,田高水低,蓄水能力差,约70%的降水在雨季流失。

2016年以来,贵州省开展贫困地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塘坝、小渠道、小泵站、小堰闸、小水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打通水利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助力脱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304户、1097人,2015年贫困发生率达17%。“村里人穷,就是因为缺水,只能靠种植传统作物为生。高田村毗邻一条河、一个水库,地下水资源丰富,就是因为田高水低,水进不了田。”高田村第一书记明华说。

解决高田村“工程性缺水”迫在眉睫。从2016年开始的小农水建设,到2019年开始的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羊昌水管所工程师贺伟介绍,按照“田成方、土成块、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喷滴灌、机械化”的建设思路,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了高效的节水灌溉设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标准和绿色化、规模化的蔬菜基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正在基地田间劳作的合旺村贫困户张清发告诉记者,他家有8口人、8亩地,以前就靠种玉米为生,日子过得艰难。“基地建成后,我把家里的地都流转了,和老伴在基地打工,我一天能挣150元。去年,我和老伴一年打工挣5万多元,已经脱贫了。”张清发笑着说。

明华介绍,示范基地的建设,增加了周边农民的收益。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红800元/亩;二是享受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联营的利润,年底分红;三是务工收入,固定务工每天100元,还有临时计件的务工,总体算下来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黔西县五里乡新法村的情况与高田村不同,这里土地破碎,土层薄,肥力弱,留不住水。新法村第一书记张旭峰这样形容:“‘种了一大坡,收获一小箩’,村民靠种玉米、杂粮为生,风调雨顺时亩产值才达到600元,年景不好就颗粒无收。”

五里乡乡长兰流品介绍,新法村曾是黔西县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黔西县在该村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善机耕道、截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等设施,使零星的土地得以连片成块,土层厚度增加,土壤肥力逐渐提高。新法村随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2020年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土地上种植1300亩抗旱能力强的头花蓼,每亩产值可达3000元。

11月中旬,新法村的头花蓼种植基地已进入采收期,“花海”里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张旭峰说:“今年疫情期间,以前外出打工的出不去,都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基地每年需用2万个工,希望村民们都回来在家门口务工。”

2016年以来,贵州省在贫困地区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27个,治理病险水库214座,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项目24个,推进50条山洪沟治理和66个贫困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同时,贵州省积极引导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安排贫困户到水利管护岗位就业,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的孙成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小孩生病,属于因病致贫。大田水库改建后,孙成举当上了管水员,每天来到水库查看水位高低、土方坚固情况,清理河道杂草,巡查水面,每月有800元的收入。

黔西县水务局林泉片区水务站负责人陈健介绍,林泉镇每一座水库至少有一名管护人员是贫困户,河道保洁员也从贫困户中产生。目前,有长期岗位的贫困户包括5名水库管护人员、8个集中供水点的管水人员,还有河道保洁员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也提供一定的岗位给贫困户,至少要有三四十个贫困户参与水利部门的建设和管护。

目前,贵州省聘请17884名河湖巡查保洁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19人;聘请水利管护人员16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6人、低收入人员300人;农村饮水安全管水员已开发岗位解决13519名“三类人员”就业;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实际开发临时性岗位10958个,已解决7595人就业。

水利部挂职干部、贵州省毕节市委副秘书长刘小勇告诉记者,全国现有行政村79万个、自然村260万个,如果一个自然村设定一名贫困户担任水利管护员,按照一年工资1万元计算,每年水利系统将为护河员、巡河员、管水员“三员”提供工资260亿元。这样,不仅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上有了稳定收入,而且也完善了基层管水队伍,一举两得。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贵州:打通水利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210/7934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