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从“黄瓜人”的身上看我国农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5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81877
内容摘要: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我国有无数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研究工作者,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一生的心力。在今年的11月下旬,
 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我国有无数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研究工作者,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一生的心力。在今年的11月下旬,57岁的研究员杜胜利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而他来自于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创立这个研究所的是于11月上旬病逝的92岁的侯峰院士。

侯峰在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他26岁渠道天津成为了一名农业技术员到2020年,66年的时间,他都在对黄瓜抗病育种项目进行研究,对于侯峰而言,让农民能够顺利的收获,减少因为病虫害因而造成的损失,是他的希望和追求。

在1978年,侯峰凭借着“津研1、2、3号”获颁“全国科学大会奖”,解决了国内黄瓜品种劣质、低产、抗病性差的难题,他于黄瓜种植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更多的认可。而到1983年,由他带领的团队育出的品种占到了全国露地黄瓜种植总面积的80%,黄瓜亩产由过去的15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0公斤以上。

但是侯峰院士从未停下过研究的脚步,黄瓜的品种不断的更新迭代。产量更高,口感更好,适应能力更强的黄瓜逐渐面试,“十三五”期间,黄瓜研究所培育出适合不同栽培模式、符合不同消费需求的黄瓜新品种17个,良种累计推广20万公斤,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

除了侯峰院士之外,在科润研究所当中还有更多的中坚和青壮力量在努力着。在21世纪初,很多跨国种业公司涌入到中国,外国的蔬菜品种虽然种子价格不低,但是因为品质好质量也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件事儿让李加旺受到触动,直到2006年,颜色均一、瓜顶圆润的“津优35号”被成功研发出来,产量更高且品质也出色的‘津优35号’开始广泛种植,直到现在‘津优35号’仍然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黄瓜主栽品种。

实际上不仅在一个科润黄瓜研究所,也不在黄瓜领域,在我们的农业产业当中有无数这样的科研工作者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究,才有我们如今的农业发展成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从“黄瓜人”的身上看我国农业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205/7930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