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宋德侠:一位老文化站长的“不老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814
内容摘要:每到夜晚,华灯初上的广场上,舞曲总会定时想起,30来对舞者开始跳起欢快的交谊舞。此情此景,不在城市,也不在豪华舞池,而是在

每到夜晚,华灯初上的广场上,舞曲总会定时想起,30来对舞者开始跳起欢快的交谊舞。此情此景,不在城市,也不在豪华舞池,而是在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永阳集镇的一个露天广场。让人惊讶的是,领舞者竟是一位70岁开外的精干长者,这一大帮子白天还大多是“泥脚子”的交谊舞爱好者,可全是他带出来的“徒子徒孙”。

他叫宋德侠,自从50多年前当上乡文化站的站长,他就与乡村文化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岁时,初中文化的宋德侠,靠着无师自通的墙体油画技艺跻身乡文化辅导员行列。但上了班后,他猛然发现,仅凭画墙体画端不牢饭碗,于是便开始通过读书“恶补”基本功。日复一日,他硬是靠着自学掌握了乡土文艺创造的基本功及表演上的“吹拉弹唱”。

“读好书,成事业”,一件事让宋德侠立志多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20世纪70年代中期,五四村青年陆卫平受益于宋德侠借给他的两本粮棉高产栽植技术书,不但在两亩试验田里一举夺得全乡最高亩产,还光荣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受此鼓舞,宋德侠1978年创办了藏书量达5000册的乡图书室,吸引许多年轻人争相前来读书看报。小小的乡图书室,随后走出了养鸡能手徐生、养猪能手陆介冲、经营能手沈裕康等一大批乡间能人。

2000年,宋德侠退休回到了老家汇龙镇永阳村。“退休后,做什么?”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创办家庭图书室,做书香村庄的传承者。很快,他拿出积蓄,先是将已故母亲的一间老房改建成书屋,再是购置了600册包括文史、种植养殖等门类的图书,还订阅了《参考消息》《今古传奇》《家庭医生》等报纸杂志。自此,他偏僻的农家小院再无“宁日”,一拨拨退休老人、一个个求知乡亲、一群群少年儿童纷至沓来,他的家庭书屋俨然成为乡亲们求知的港湾。

宋德侠除了引导乡亲多读书外,更乐意在生活中翻出新“花样”。农家庭院为何不能像城里别墅般秀美?10年前,宋德侠买来花卉书本,“依样画葫芦”,种植紫薇、铁树、银杏、五彩枫等20多种花草树木,将宅前90多平方米的场院装扮得四季常青、秀丽无比,引得10多公里外的城里人都前来观赏取经,乡亲们也受此影响,开始养花种草、美化庭院。

每年暑假,是宋德侠最为忙碌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个跟着宋爷爷学习油画,十几年过去,总计百余个农家孩子拥有了绘画这一特长。

做文明使者,传授于乡邻,74岁的宋德侠依旧焕发着别样的青春活力。“有空,到我家书屋来看书聊天!”他朴素的情怀里,是一个基层文化人不老的潇洒人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宋德侠:一位老文化站长的“不老人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118/790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