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玉带”一样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天路”。
“一个轱辘两人抬、两个轱辘扛起来、四个轱辘进不来”,形象地描述了出行条件;“高粱不绣穗、玉米打光棍、地瓜不撑纹、数着花生长得好还是个独粒”,真实地描绘出农业生产条件……这两句顺口溜,反映的是山东省莒县峤山镇这处“大石头山区”里农民长期以来的生存状态。
据县扶贫办主任马庆金介绍,莒县是18个沂蒙革命老区县之一,峤山镇是山东省扶贫工作重点乡镇。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莒县聚焦“大石头山区”发展制约瓶颈,抓住2016年度、2019年度两期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项目机遇,以“通路”为抓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跟进“一揽子”致富举措,倾情打造连接党心民心、为民惠民的精品扶贫工程,实现了革命老区“改山换地”的变化。
“听说党中央拿钱给咱们修路,全村老少都动员起来了。”大石头河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如奎说,“在项目建设前,村里召开了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贫困户代表会,围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怎样去干等问题,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为项目出谋划策。”
据了解,两期项目共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267万元,建设生产道路55.67公里,过路管涵137座,小型水利设施42个,辐射21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项目实施区内山高坡陡、凹凸不平、弯道较多,施工难度艰巨,被施工人员命名为“9S弯”,许多路段需要开山挪石,夏季只能早晚错时施工,汛前道路养护靠拉水上山,入汛又要与暴雨抢进度。
“工程越难越要严把质量。”峤山镇党委书记张传坤言语铿锵。通过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对项目质量问题“零容忍”等举措,项目实施进程中共拆除返工混凝土路面550米,沥青路面重新加厚3厘米面层8000平方米,个别施工内容返工多达4次。项目涉及村庄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等,成立“义务监理队”6支,从进料、施工、验收全程参与监督。朱家庄村75岁老党员朱长庆吃完饭,就带着马扎和水杯坐在工地现场监督质量,发现问题就立即报告,项目建设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自家事”。严格实施取得了优秀成绩,两期项目均获得山东省级绩效评价第一名,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考核位列前茅。
张传坤介绍,为把项目所修道路打造为一条凝聚民心民意的致富路、民心路、温情路,莒县通过持续开展“同坐一条板凳、同议一个话题”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举措,形成立地条件改善、产业培育、项目引进、环境保护的多赢局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9292万元,2.45万亩土地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方面,引入社会资本2.53亿元,实施印象梁甫文旅、干鲜杂果等乡村振兴项目6个,成功申请“莒县大姜”“南涧小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带动峤山镇发展起大姜1.1万亩、小米4500亩、林果5000亩、茶叶2000亩、榛子1000亩5个“千亩示范区”。
从过去的土地“一二百元没人要”,到现在的“八百块钱租不到”,项目区仅新增的耕地就带动38个村集体增收近800万元;片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5600元增长到现在的1.46万元,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我家种了一亩大姜、一亩芋头,过去愁着卖,经常增产不增收。现在修了路、建了塘坝,收货商的车开到田间地头等着买。今年,我家大姜、芋头收入大约2.5万元,比2019年多了5000元。”北涧村村民穆经发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