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绿色打底叫响塞外新名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891
内容摘要: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本着积极稳妥、扎实起步、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巩固提高的原则,在赤朝高速美丽河出口到赤通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本着“积极稳妥、扎实起步、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巩固提高”的原则,在赤朝高速美丽河出口到赤通高速元宝山出口建设元宝山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全长45公里,沿途经过4个乡镇、36个村,建设包括一二三产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等四大类5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9.58亿元。同时,选择风水沟村、建昌营村、小五家村等18个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的村,作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建设力度,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和创新乡村振兴模式。

而今,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和试验示范村的带动下,元宝山区通过生态文明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和穿针引线“绣花”等方式,书写了一份独具“宝山特色”的乡村答卷。

绿色产业成重头戏

走过风水沟镇热闹的集市,从乡间小道顺山势而上,一座写有“灵山蕴”的牌坊开启了一片自然秘境。这里是鲜花的海洋、飞鸟的天堂、虫鸣的歌台,不时有游人穿梭其中。

谁能想到,几年前当地人口中的“大沙包”如今已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灵山蕴景区规划占地3000亩,计划投资1.3亿元,以绿化苗木繁育为主导产业,以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分为农林观光风景区、乡村农事体验区、游客接待中心、健康颐养4个区域,规划“一路一景一方塘、百花百果百树园”六大主题。

在景区采摘大棚里,正在为香蕉树松土浇水的村民滕海英告诉记者:“以前我家的收入就靠种玉米,农闲的时候只能打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自打有了灵山蕴项目,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我在这里工作,自家地不耽误种,每月还能拿3000多元工资,不仅家里添置了不少新家具,我还琢磨着出去旅游呢。”

距灵山蕴仅十几里之遥,以生态香猪、花卉、樱桃三大板块为支撑的北海圆景区又是别样的风景。站山望远,一片片果树已经被果实压弯了枝头,山顶的亭台水榭颇有世外桃源的悠然。去年夏天,北海圆和灵山蕴相继开园,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直接收入3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400万元。

说起风水沟镇乡村振兴的思路与经验,镇党委副书记李云峰心里有一本账。他说:“风水沟镇多年来一直在转型,从靠煤炭吃饭向乡村旅游、现代生态特色农牧业转型,这也是立足区位优势和现实条件闯出来的路径。土地流转租金、在景点打工的工资、村民经营农家乐……依托生态产业链条的拉长,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为扛起生态文明引领的大旗,元宝山区把生态环境红线作为乡村产业准入的重要依据,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探索“靠山养山、靠水养水”的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元宝山区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上开展老哈河流域治理工程、历史绿化工程抚育、老哈河上游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已完成防护林建设工程4008亩、低产低效林改造修复工程8001亩、城乡绿色攻坚工程8361亩、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1.25万亩、森林资源保护工程25.4万亩。通过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元宝山区有效提高了区域环境承载力,进一步积累了生态资本,保持了优良的发展潜质和充足的发展后劲,为乡村发展积蓄了磅礴之力。

宝山长出“金元宝”

提起元宝山,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企业林立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实际上,这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元宝山区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实现销售收入37.98亿元,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3.77%。在龙头企业带动下,2.69万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6%以上。通过农牧业产业化渠道,农民人均产业化收入达127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徜徉在元宝山国际种苗特色小镇,记者看到,一排排高标准智能温室错落有致,品种试验区、种苗培育园、产品展示区等鳞次栉比。

日前,第四届和润农业嘉年华在这里举办,近5万平方米的展区花团锦簇,由特色果蔬、特色花卉构建的万世民丰馆、丝路润和馆、异域风情馆、瓜蔬新艺馆、农耕乐园馆五大场馆相映成趣。和润农业嘉年华自举办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家住建昌营村的小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小镇工作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一年能有三四万元收入,年末还能领到土地流转租金。我们村有的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大家都找到了致富的路子。”

与此同时,元宝山区还依托工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工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以肉、乳、杂粮、饲料加工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2019年,美丽河健康产业园实现饲料加工年产能120万吨、农产品初加工年产能10万吨、农产品深加工年产能9万吨、年加工肉食品5万吨、日处理鲜牛奶600吨,总产值6.5亿元,安排就业1455人,为打造升级农产品产业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用“绣花”功夫绘好乡村振兴“蓝图”

“看,这就是我们村易地扶贫搬迁之前的样子。”顺着小五家乡新井子村党支部委员白子树手指的方向,一张张照片诉说着这个曾经蜷缩在大山间的村庄落魄的过往,与眼前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新居形成了鲜明对比。该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新井子村2组迁出地,搬迁人口46户105人,采取行政村内产业支撑、集中安置的方式,新村建设砖混结构回族特色住宅46套,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建设了水、电、路灯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等问题。

记者来到村民金淑艳家,干净整洁的院落映入眼帘,7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65寸的液晶电视分外显眼,屋内的家具都是崭新的,暖气、电热水器、抽水马桶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她说:“搬过来之后,生活条件大变样,村后还建了肉牛养殖小区,其实俺也不知该咋说,反正就是过得特舒坦。”当聊起干净的新居时,金淑艳笑着说,“其实不止俺家这样,你们也看到了,村里的道路可立整儿了,搬过来的还是原来的乡里乡亲,大家都可爱护了。”

在小五家乡大营子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得细致入微。村委会主任王振均介绍:“我们村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按照‘立足现状、方便管理、联组为格、村干分包’原则,将9个村民组划分为2个网格,一对一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单元高度契合,实现无遗漏、全覆盖。”该村网格长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再选配9名专职网格员,按照“5+X”模式,即巡查、警务、调解、安全、卫生等5类专业网格员与融合网格员、志愿网格员等组成网格服务团队,联系2个党建联合体成员单位党员、引导1家企业、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进入网格,组团发力,让群众享受到“有事能办、有难能帮”的优质服务。

元宝山区用“绣花”的态度,将耐心、精心、恒心的精神镌刻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该区以“三清一改”为突破口,开展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强化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建立“党员中心户牵头+区域党员协同+广大群众跟进”的党员引领文明乡风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一针一线、一点一滴的为民举措,今日的元宝山正展现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人居和谐、规范治理的崭新面貌,一个个精细打造的美丽乡村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绿色打底叫响塞外新名片”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112/790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