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如何突破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困境?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写出了优异的脱贫答卷。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竟多次创造宁夏全区马铃薯亩产纪录。
以前的小庄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常住人口201户784人,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
日子的转机,就在一颗小小的马铃薯身上。如今的小庄村,马铃薯产业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左右,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万元以上,绝大多数农户稳定脱贫。
授之以种薯 深耕于田野
引进新优品种,推广覆膜保墒种植、绿色防控等新技术……一系列举措润泽土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村耕地面积近7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目前,建档立卡户已有65户302人脱贫摘帽,剩余3户5人是社会兜底户。
拔穷根,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回到产业转型原点,小庄村贫困户的优质种薯从哪里来?
西吉县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贫困农户自繁自用”模式:政府采购原种免费发放给贫困户,每户发放1000粒,种植0.2亩,繁育的种薯下年种植2亩,第三年种植20亩。
接下来是农户自我发展的路径:严格落实种薯繁育技术标准建设种薯繁育基地,生产的合格种薯除农户自用、串换外,剩余部分由经营主体以订单生产方式繁育推广。
2017年以来,小庄村已累计免费发放27万粒原种;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马铃薯,每亩补贴100元。截至目前,小庄村累计建立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000亩,建立一级种繁育基地1万亩。
此外,村里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种薯贮藏窖,降低贮藏损失,以及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以科技“提味” 日子有滋味
2014年、2017年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自治区统计局等单位在小庄村进行马铃薯实收实测,亩产分别达到6162千克、6246.98千克,均创全区单产纪录。这得益于村里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小庄村着力打造优质高产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立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核心攻关示范区,引进了青薯9号、陇薯7号等新优品种,推广覆膜保墒种植、绿色防控等新技术,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小小的马铃薯,成了村民们的“金疙瘩”。
权振堂,过去种地全靠家里养的两头毛驴,为了买一辆7000多元的三轮车,足足攒了七八年钱。2014年开始,权振堂种了40多亩马铃薯,年收入稳定在七八万元,2017年彻底摘掉了“穷帽子”,日子一年一个样,不但自己盖了新房、买了拖拉机,还给儿子在银川买了车子和房子。
村里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每年种植30亩以上,亩产2000千克以上,亩收入2000多元,村党支部书记熊志忠还被评为全区“十佳种植能手”。
打通销售“脉络” 圆梦脱贫致富
小庄村的马铃薯产业,也遭遇过“成长的烦恼”。
随着产量提升,品质改善,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产业短板也随之出现:当地还没有建成销售市场,要将马铃薯拉到15公里外的市场去销售,费工费时。
为了打开销路,拓宽销售渠道,小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耀乡鑫馨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在村部附近建设了贮藏能力达1500吨的马铃薯贮藏窖,硬化了交易场地,配套了其他设施设备。
这样一来,既方便群众就近销售,又提供马铃薯分拣包装、装卸运输就业岗位70多个,帮助24名建档立卡户解决工作问题。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协商建立“保底收益+年底分红”模式,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小庄村为民办事服务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同时,充分利用马铃薯节、招商会、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广泛宣传,组织种植大户及营销人员积极参加展销会,加大对西吉马铃薯的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宽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