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辽宁省沈阳市“青年农民创客之家”在于洪区马三家街道边台村,富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组织了一场“农民创客”为自己代言的网络直播活动。沈阳市“青年农民创客之家”成员于东霞、张亚艳、何雪、金城、高征5位省劳模,第一次通过直播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这也是沈阳市“青年农民创客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次举办的扶持农民创业活动。
农民创业既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又是加快农民增收、富民安民的着力点。2019年5月,由沈阳市重要技术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牵头成立的以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为目标的新型农民组织——“青年农民创客之家”,以“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为依托,贴近农民现实产业需求,加速农村新技术推广,帮助农民实现创业梦想,让农民在创业路上不再孤单。
“创客之家”服务农民创客
如今已是深秋,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后岭村的汉夏中医文化产业园内,仍能看到各色菊花与玫瑰竞相开放。产业园也是一个科普园,展示了几十种辽宁道地中药材。这个产业园是由“农民创客”、沈阳汉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东霞于去年新建的。
作为辽宁省人大代表,她在履职中为五味子等中草药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并帮助村里8户村民利用庭院种植五味子,免费提供苗木与水泥柱。于东霞一直没有忘记周边的贫困群众,产业园目前已解决200余名农户就业,帮助辽中区4户、凌源市4户贫困户种植五味子。
于东霞告诉记者:“在‘创客之家’的组织下,我们到省农科院学习考察,与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对接,成为他们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如有病虫害也能通过研究所解决。”
为何要成立“创客之家”?据沈阳市重要技术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研发与转化一部部长贾文远介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三农”主体迫切需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探索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创客之家”成立的初衷在于创新技术服务方式,为农民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搭建科技惠农“连心桥”。
发挥优秀“创客”引领作用
近年来,沈阳市创新实施了“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该项工程由市政府出资,县区推荐优秀青年农民进入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一年制、非学历农村专业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养殖、林果、蔬菜和大田作物等技术领域实用型科技人才4732名。
这些人才具有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返乡创业后,成为沈阳市乡村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力量。沈阳市于洪区边台村农民何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0年2月,她带领4名村民开始创业,当年流转土地122亩,注册成立了沈阳市富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10月,20个标准大棚建成投入使用,当年就产生了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何雪每年都会分季节对全村的农民及合作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社员800多人次,他们的果蔬生产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她还聘请了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张志宏,针对果蔬种植、新品种培育等专业技能对农民进行专项指导和培训。
张亚艳是沈阳市强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她建立起自己的经纪人队伍,连接客商和农户,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起规模化的草莓生产基地,使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有了稳定的货源。客商货源得到保证,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张亚艳的合作社成员已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100多人,带动200多农户发展草莓产业。
沈阳市“青年农民创客之家”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以理事单位为骨干,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围绕各自擅长的草莓、五味子、沙棘、葡萄、苹果等14个农业技术领域,开展培训34场,培训农民1500人次,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带动培养“农民创客”人才
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街道的萨金鑫养鸡刚起步,缺乏养殖、管理、销售等经验,去年底听“创客之家”的成员金铖分享经验,萨金鑫受益匪浅。金铖是沈阳市峻丰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有多年的养殖经验。萨金鑫坦言:“听金铖讲课能学到不少东西,他走过的弯路我不用再走了,节约了创业成本,我也要努力成为‘创客之家’的一员。”
然而金铖的创业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养鸡时也赔过钱,后来金铖定下了“做当代最出色的农民”的目标,并参加了沈阳市第十三期“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创客之家’的团队要服务于农业,做一些公益性事业,特别是要帮助有理想、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实现创业梦想。下一步,我们要建立一个电商孵化基地,成立农品会,打出‘创客之家’的品牌。”金铖说。
沈阳市莲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王家鑫已经开始推广“创客之家”这个品牌。王家鑫说:“现在主动找我们合作的商家很多,‘创客之家’的品牌效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销售产品。”
贾文远告诉记者,在沈阳市“青年农民创客之家”的带领下,一批“田秀才”在各县区涌现,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土人才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把乡土人才技术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使乡土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