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黄河岸边的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滩西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正在举办。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本村的舞蹈队成员三五成行,随着音乐律动。她们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引来村民阵阵叫好声。
“女儿出嫁,咱响应村红白理事会的号召,不扎戏台,就让村里的舞蹈队来免费跳舞助兴。”“喜主”王学安告诉记者,“而且,婚宴咱也是按照要求一切从俭,只请远道而来的亲戚,乡邻和帮忙的一律不请,菜品也比以前少了约1/3。”
站在一旁的该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王学军说:“嫁闺女、娶媳妇热闹热闹这是应该的。但是过去啊,风气不正,大操大办不说,村里还攀比成风,一家比一家办得大,太浪费了。现在,咱红白理事会要发挥作用,首先就要把这攀比浪费的风气刹住。”
“农村过去最大的浪费往往体现在村里的红白事上。”镇宣传委员张培峰说,“镇上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统领,按照‘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会餐节俭’的理念,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各项事宜办理流程和标准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农民摈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陋习,进而带动农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实践专项行动,让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劲吹“节约风”,是山东在8月2日发出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中的统一部署。要求依托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深化“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推进“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志愿服务,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引导群众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山东省的统一部署已在各地落实为具体行动。在盐窝镇大集,集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在赶集的人群中,有一群穿行在人群中的“红马甲”格外活跃,他们正在开展问卷调查。
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和倡议书2600余份,初步统计得知,有91%的农民表示自己在家或在外就餐时很少发生浪费行为;有62%的群众表示会选择性打包剩菜剩饭……“想想小时候日子,吃饱肚子都成问题。现在生活好了,更不能忘记以前的经历,要时时刻刻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过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存在浪费现象,俺觉得这个宣传活动非常有意义。”今年65岁的李阿姨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