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少、工作多;待遇低、任务重;人才少、产业弱……一些村干部的苦水似乎总也倒不完,滴滴直指基层治理矛盾所在。所谓行行出状元,城市里的一些高学历人才虽熟知规章制度,却未必了解基层脉络;村干部虽文化水平不高,但熟知基层文化,有坚固的群众基础。而现实中,村干部往往不在人才培育的“篮子”中,一些地方人少事多、奖惩失衡让村干部有苦难言,严重制约基层治理成效。
“人民调解委员会”“法治中心”“治安巡逻值班室”“扫黄打非联络点”“金融扶贫服务部”……在一些村庄,五花八门的牌子挂满村口,乡镇政府每个部门都恨不得来村里占一块“阵地”,却鲜有人到现场办公,工作最终落到村两委仅有的几个人身上。
每一块牌子、每一个会议、每一份责任书最终都转化为压在村干部肩头的任务。村两委干部多是兼职,实际上已成为“专职”工作人员。村干部感慨:不单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而且还是“上边千把锤,下边一根钉”,催着干、撵着干。
失火失窃要追责,信访上访要追责,治污不力要追责……有的地方就连村民发生车祸也要追究村干部的责任,甚至要村干部到当地电视台公开道歉。基层权力小、责任大,上面动不动就将责任推到下面,动不动就问责。
知易行难,考核事项多、追责压力大、重罚轻奖成了不少村干部的心病。而与众多追责事项相比,村干部的待遇保障、激励措施则相形见绌。不少村干部面临在任待遇低、干好晋升难、离职保障弱境况,导致自家致富有心无力、干事创业分身乏术、培养新人困难重重。
在一些地方,让年轻人当村干部,存在不好找、劝不回、留不住现象,导致基层治理面临较大挑战。唯有着力解决人少事多、奖惩失衡等痛点问题,营造良好的乡村工作环境,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才能更好地育人才、引人才、留人才,实现乡村治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