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 构建东北保护性耕作新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741
内容摘要:秸秆还田是旱作农田土壤培肥、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秸秆焚烧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循环农业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辽宁省旱作玉米种植

秸秆还田是旱作农田土壤培肥、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秸秆焚烧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循环农业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辽宁省旱作玉米种植面积年均3500万亩,秸秆处理难度较大,加之旱作农田生态脆弱、耕地质量下降、风蚀水蚀严重、生产资料投入增高、整体效益下滑等诸多问题,探索集成综合解决方案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针对上述问题,沈阳农业大学依托粮丰专项提出了“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新技术模式,并研发出配套农机具,在玉米秸秆还田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玉米绿色丰产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

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技术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玉米秋季机收后高留茬覆盖地表,翌年春季播种前将前茬秸秆原地灭茬粉碎、归带深旋混拌还田(非播种带)、还田带镇压等环节一次性完成;播种带(非还田带)地表基本处于无秸秆残茬的免耕状态,适时实施免耕播种机播种作业;还田带与非还田带年际间交替。该技术模式创新集成了“耐密高产品种+条带秸秆还田+播种带免耕+高产栽培+机械收获”五位一体技术优势,通过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创造农田“虚实相间”的耕层结构,实现提地力、防径流、控水蚀、抗旱蓄水保墒等多重目标,是构建合理耕层、培肥地力、改善玉米播种层与根际环境的有效技术措施,不仅破解了我国北方玉米秸秆还田当年腐解率低导致的播种层环境恶化、秸秆腐解与作物幼苗“争氮”等系列问题,同时也开创了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新模式,为我国旱作农田玉米实现绿色丰产增效目标奠定了基础。该技术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该技术模式2019年在项目核心区示范100亩,经过专家田间现场测产验收,单产为796.23公斤/亩,相邻农民生产田单产为648.49公斤/亩,单产提高22.79%。其氮肥施用量与农民生产田均为16公斤/亩,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2.77%。按每公斤玉米1.4元计,亩增加收入206.80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 构建东北保护性耕作新模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1009/786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