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硕圆养殖专业合作社仔猪猪舍。
今年3月初,农业农村部下达青海2020年和2021年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要求2020年底生猪存栏65万头达到2017年的79%,2021年存栏70万头达到2017年的85%。5月初,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0年和2021年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的通知》,并自我加压,明确2020年底生猪存栏70.8万头,2021年生猪存栏75.7万头。
在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于青海而言,加快生猪恢复性生产绝对是一场硬仗。这场硬仗要怎么打,才能确保打得赢?青海给出的答案是,使出一套“组合拳”,加快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提升良种及能繁母猪补贴力度,借助金融力量等,不折不扣地把每一项政策都落到实处。
政策发力,现代养殖起步
走进位于海东市乐都区下营乡祝家村的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施工。在一处生猪配种车间,记者看到整齐排列的猪舍、现代化饲喂系统、智能化温度湿度氨气浓度控制设备等已经待命。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约250亩,投运后,可实现年出栏生猪10万头。
负责该养殖基地建设的青海省弘育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年超说,基地建设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从环境控制到养殖繁育都实现了智能化,比如根据膘情可以实现定量饲喂,在配种、分娩、保育环节可以实现精准测算,让每一头猪在这里都能享受现代化服务。
从2019年年底开始,青海省就陆续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多项促进稳产保供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尤其是重点对规模猪场等新建、改造升级等,以促进养殖主体恢复信心,加快恢复产能。
这一系列政策的“组合拳”要落到实处,必然少不了真金白银的支撑。为此,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协调下达省级财政资金7190万元,以大型猪场为重点,扶持32家规模猪场新建和改扩建。下营乡祝家村的生猪生态养殖基地正是新建的规模养殖场之一,财政资金扶持达到2000万元。
在距离下营乡祝家村生猪生态养殖基地不远的高店镇湾子村,乐都区容生生态养殖基地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基地负责人秦怀荣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之前耽误了不少工期,现在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干活,争取今年年底一期工程的5栋现代化猪舍可以投入使用。”
为此,秦怀荣已经从河北的一家长期合作的种猪场预定了600头原种猪和600头二元母猪。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处处长杨毅青表示,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青海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都在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以及仔猪种猪供应整体偏紧、建设和用工成本上涨等综合因素,相应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补贴给力,生猪增量扩能
一段时间以来,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兽医部门对该区3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和282户散户进行了逐户调查与登记核实,并建立了“一场(户)一台账”,通过区、镇、村三级审核,最终核定存栏能繁母猪1887头,需求种公猪8头,为补贴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该区畜牧兽医站站长辛富元表示,该补贴将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养殖场(户)中。
今年,青海省利用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以海东、西宁为重点,启动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和种公猪引进购置补助政策,分别按照每头100元、每头不超过2000元标准对全省7万头能繁母猪、生猪养殖场(户)引进购置优良种公猪进行补贴,促进补栏增养,稳定生猪生产基础。
同时,青海省还提高了生猪保额补贴保费,将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分别提高到每头1500元和每头1000元,保费按80%的比例由财政补贴。
李吉斌是平安区三合镇西村的养殖大户,目前存栏生猪200多头。他告诉记者:“现在存栏的能繁母猪有30头,镇里兽医站核定的数字也是30头,按照每头补贴100元计算,能享受到3000元。”除了能繁母猪补贴,李吉斌还能享受到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
为了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平安区还利用区级良种补贴资金,大力推动生猪良种工程,提高仔猪繁活率。青海金阳富硒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平安区当地的一家种公猪站。该公司负责人杨斌介绍,今年以来已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了1000头份的鲜精,同时还为养殖户提供了人工授精技术服务。
辛富元告诉记者,2020年区级良种工程补贴资金24元将全部用于生猪良种补贴,按照每头份100元补贴算,可以补贴到2400头份。各类补贴的到位,有效地激发了规模养殖场、养猪户的热情,生猪存栏、出栏量实现稳中有升。
据了解,目前平安区生猪存栏2.13万头,同比增长121.88%;出栏生猪2.57万头,同比增长22.38%,生猪生产呈现总体向好态势。
农担助力,合作社有底气
走进西宁市大通县硕圆养殖专业合作社,苏生虎和爱人正在猪舍里忙碌着。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猪,夫妻俩喜上眉梢。苏生虎告诉记者,从年初至今,合作社已经出栏了600多头,预计到年底出栏量可以达到1700头。
这样的出栏量是苏生虎养猪7年来顶峰。即便在几个月前,苏生虎或许都还没有这样的底气。前期新建养殖场,添置新设备,合作社已经花去了不少钱,又受到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合作社的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张。
“维持现状倒是没太大问题,可猪价这么好,谁不想再补补栏呀。”苏生虎坦言。为此,他也跑了几家银行贷款,可以最终都因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而告终。直到与青海农担建立了联系,苏生虎又看到了希望,更有了现在的底气。
2019年6月,通过青海农担担保,合作社顺利地拿到了30万元的“农担信易担”贷款,并享受贴息、贴费的优惠政策。拿到了贷款,苏生虎迅速地补栏23头母猪。目前,合作社存栏生猪已经达到了700头。
为了助力青海生猪养殖恢复性生产,青海农担开发了“农担信易担”产品,针对需求在30万元以下的生猪养殖大户,全面取消对实物资产的抵押要求,按照其信用情况灵活授信。截至目前,“农担信易担”已累计为57家生猪养殖合作社、大户提供纯信用担保1088万元。
青海农担董事长吴新文介绍说,为减轻生猪产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青海农担在降低保费、协调员银行降低利率的基础上,还对按时还本付息的客户以先收后补的形式给予全额保费补贴和贷款基准利率50%的利息补贴。
经初步测算,青海农担一年期担保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仅为3.05%,较原有8%-10%的社会平均融资成本较低近5-7个百分点,可为生猪产业经营主体担保客户降低融资成本约300万元。
大通县黄家寨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占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担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支持合作社发展,每年担保贷款200万元,通过贴息贴费,可以节省15万元融资成本,两年就是30万元。农担给合作社省下的钱,就是合作社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