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每年台风频发,同时山高水多的地形地貌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如何高水平推进省域防灾减灾救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是浙江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记者发现,近年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赋能,浙江有效筑牢了防灾减灾“防护墙”。
6月30日凌晨,新昌县普降暴雨。其中,南明街道3小时降雨量就达到122毫米。此时,辖内班竹村官坑自然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裹挟着山石、树木,一下冲毁和冲垮了29间农房。幸运的是,全村63名村民无一伤亡。
“灾害来临前,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及时预警,与村干部一道全力组织人员转移。提前提供数据信息的,正是稳定的北斗卫星传输通道。”新昌县水利水电局防汛指挥中心主任潘新华说。
据了解,浙江现有6000多个水文测站。流量、水位、雨量、墒情、泥沙等监测数据,以每小时10万余条的速度实时汇入省水文中心,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水雨情信息、防御洪水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下,水文测站易遭损坏,移动信号也不稳定。2019年以来,在移动通讯的基础上,浙江又增加了新型高可靠的北斗卫星和4G双通道方式,提高信号接收畅通性和传输效率。
今年浙江的梅雨季,强降雨一波接一波,导致杭嘉湖地区江河水库水位持续处于高位。在长兴县,梅雨期共下发水雨情预警通报108份,发出预警信息3.1万余条。这些信息像雪花般飞到各个网格负责人和老百姓手中,使得各项防御工作可以先行一步。
记者从长兴县应急管理局获悉,为了提升预警能力“颗粒度”,当地还将自然灾害风险点位、应急装备物资、仓储点位、避灾安置场所、重点防护目标等录入该局数据平台,逐个点位核实,确保底层数据精准。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指挥员可利用指挥操作台的一键通话功能,实现精准化的应急资源指挥调度。
防汛抗台风中,物资储备至关重要。据介绍,近几年,浙江不断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通过扩建、新建、租借等方式,统筹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储备为核心、市县级储备为支撑、乡村级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
应急物资在哪里、有多少、找谁调?现在,通过开发应急物资综合管理平台,浙江也初步建立起高效精准运转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借助该平台,可根据预设的算法,推荐距离灾害发生地最近的仓库,给出最佳方案。
2019年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临海市遭受洪水围城,内涝十分严重。此后,该市投入1881多万元采购重要防汛物资,还专门建立挖掘机、吊机等大型救灾设备的登记、紧急调用和征用制度,并与编织袋厂、物流企业等签订协议,确保一旦需要,就能迅速扩产与运输。如今,该市所有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均完成可视化建设,构建了一张“避灾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