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产业基地“长”出幸福硕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794
内容摘要: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山大坡陡、沟壑纵横,一度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最偏僻、最

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山大坡陡、沟壑纵横,一度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最偏僻、最贫困的村。“布楞沟难不难?没有水、路不通,难!缺教育、无产业,难上加难……”谈起昔日的布楞沟,东乡县副县长马忠山用“多个难”来总结。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如今,水引来了、路修通了,“多个难”的状况得以明显改变。临夏州以“催马扬鞭、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进取姿态,全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挪出穷窝见笑颜

东乡县春台乡周家村隐于大山深处。马白德祖祖辈辈生活在此。“靠天吃饭,洋芋和玉米亩产只有600多斤。”马白德说,“吃水更难,没山泉也无河沟,就在院子里掏一口水窖,用来贮存雨水。”

2019年11月,马白德一家6口搬到了锁南镇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去哪儿都方便。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水,家门口就是学校和幼儿园,好着呢!”马白德笑着说。据了解,此次搬迁共涉及全县22个乡镇的1710户959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易地扶贫搬迁只是手段,让搬迁后的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才是目的。”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福辉说。

东乡县按照“一人一卡、一点一册、一月一更新”的原则,对所有搬迁群众逐户、逐人摸底,建立详实台账,形成就业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和劳动力资源账单。

在安置小区门口的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36岁的马乃米奈正在跟老师学习制作特色小吃“花馃馃”。校长妥凤英介绍,针对尚未脱贫户,县里拿出专门经费,组织开展汽车驾驶、中式烹饪、美容美发、电焊等12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全免。

如今,安置小区里4445名贫困劳动力已有3472人实现稳定就业,他们正通过努力逐步摆脱贫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起劲儿。

产业帮扶心底安

在东乡县大树乡乔鲁村的荒山上,集中连片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蔚为壮观。村集体所有的乔鲁村光伏扶贫电站采用联村联建方式建设,投资5200万元,占地约400亩,已于2019年10月15日全部并网发电,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50户。

“发电收益经结转机构核算运维费用后,由村‘两委’分配,用于支付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劳动薪酬和村集体经济留存。”大树乡党委书记陈元辉表示。

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村民马一吉勒将配好的草料放入食槽。几年前,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改嫁,孙子年幼,全家的重担压在了马一吉勒一人身上。

他利用甘肃银行贷款在山脚下修建起一座羊圈,买了20只母羊,在精准扶贫贷款的扶持下,马一吉勒又修建了两座羊圈,年利润2万元左右。“今年我又贷了10万元,建起一座牛圈。”他高兴地说。

在几十公里外的临夏县开源农民专业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基地,贫困户杨光明正在打理田地。“2016年,我把家里的8亩地以每亩13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合同签了30年;2017年,我又来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4000元;我爱人在另外一个地方打工,每月工资2400元;合作社还有分红,每年给我1500元。这些加起来,一年收入7万多元呢,这日子能不好吗!”杨光明说。

“县里先后投入4046万元,建立了马铃薯产业园,采取‘五统一’措施,带动全县88个合作社6.8万户农户参与马铃薯生产经营,其中贫困户2.5万户,产值1.9亿元,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明年我们的种植面积将翻一番,突破10万亩,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临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郭占忠说。

东西协作天地宽

走进位于临夏县的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十多名妇女正按各自分工忙碌着,裁布料、纳鞋底、上鞋帮……“流水线”的工作过后,一双双做工细致、样式精美的布鞋就制作完成了。

对于临夏县先锋乡妇女康学芳来说,眼下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很幸福,她说:“过去,为了家里的老人、娃娃,我只能常年待在家;现在,我在家门口干活儿,不仅能顾家里,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2018年起,在思明区的帮助下,临夏县建成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带动一大批和康学芳一样的家庭妇女稳定就业。“妇女的成功就业,减轻了很多贫困家庭经济负担,她们已经是脱贫路上的‘主力军’。”临夏县特色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玉莲说。

秋日的临夏,清爽怡人。地处山腰平缓处的先锋乡,一派绿色葱茏,美不胜收,育苗、播种、施肥……走进甘肃成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原夏菜种植基地,长势喜人的高原夏菜迎来收获季。安家坡乡史娄村村民张霞正在和工友们分拣、打包新鲜的西蓝花。“在这儿干活每天工资80元,还管早饭。”张霞说。

今年3月,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响应厦门市政府号召,成立了甘肃成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临夏非常适合种植业发展,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连片,刚好弥补厦门夏季蔬菜的空缺。发展高原夏菜不仅能够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带动群众发展种植,公司负责包收。”公司负责人林秋香说。

东西协作,山海情深。近年来,还有许多像林秋香这样的厦门人,投入临夏州脱贫攻坚的战役中。

自2010年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厦门市投入各级各类援临资金19.61亿元。主要用于产业扶贫、劳务培训输转、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全饮水工程、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以及贫困残疾人脱贫等1360个项目,为临夏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产业基地“长”出幸福硕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916/784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