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04
内容摘要:我们团队12个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的人参电商孵化基地里,返乡创业的马晓彤话里透着一丝自豪。这两位

“我们团队12个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的人参电商孵化基地里,返乡创业的马晓彤话里透着一丝自豪。

“这两位主播每个月都在各个村‘巡回直播’,直播带货了不得。”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大黑山村第一书记阚阅对着主播竖起了大拇指。

“村里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回来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的返乡青年贾宇航憧憬着未来。

乡村要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奔向小康的路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回到家乡。松花江畔,长白山下,吉林省这些“还巢”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让这片黑土地迸发出无限热情与活力。

年轻的血液给乡村带来活力

辞去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跨越3000多公里,从广东深圳回到吉林省的小镇是什么感觉?“90后”青年马晓彤说,“那是不一样的充实。”

马晓彤的家乡抚松县是中国人参之乡,这里的居民大多从事人参种植、加工、销售。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就坐落于抚松县万良镇。“9月中旬销售旺季的时候,往来万良的车辆能有5万辆,市场一天的交易规模最多能达到300万斤。”万良镇党委书记李斌向记者描述交易市场的盛况。

2016年,看到周围同事热衷于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生鲜农产品,马晓彤动心了。2017年,马晓彤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到家乡,开始探索电商销售鲜参。“鲜参和干参不一样,对冷库的温湿度要求都很高。”马晓彤说,2017年的冬天,由于冷库温度没有控制好,造成了几十万元的损失。

“跌倒了就重新站起来嘛。”马晓彤和团队一起,琢磨鲜参适宜的保存温度,找合作基地把控产品质量,在田间地头架起手机做直播。第二年,公司销售额从200多万元提升到500多万元。今年“6·18”购物节,公司一天的销售额就突破100万元。

马晓彤给镇上的年轻人打了个“样儿”。今年3月底,返乡创业的于鹏飞入驻电商孵化基地:“原来去批发市场,总要攒一定数量才能卖,卖价也不高。现在每天都能有进项,比以前敢花钱了,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年轻的血液给乡村带来了活力,乡村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现在村里人均年收入达5万-6万元,村里的常住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万良镇小屯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山说。

让更多村民愿意回家

屋外大雨滂沱,屋内直播正酣。记者来到大黑山村时,阚阅正忙着与电商主播大海和飞飞一道为村里的农副产品带货。“大海和飞飞每月至少会来一次,他们的直播间粉丝很多,一次直播带货能卖三四万元。”阚阅说。

大黑山村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阚阅初到大黑山村时,村集体账上只有500元,村民以种植木耳、玉米为主,收益较低。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是阚阅到大黑山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2017年,第一批返乡创业的村民任守义带着木耳制作技术回到大黑山村。此后,村里又与70公里外的一家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原料,村民种植的木耳、玉米都有了稳定的销路。

今年初,大海和飞飞把电商直播带到了大黑山村。“效果显著,从今年1月到现在,村集体实际到账4万多元。”年初的时候,阚阅定了个小目标,希望今年能通过直播带货给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眼下,这个目标已经达成了一小半。

随着大黑山村全面整合涉农资源,培育富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集体产业累计收益达78万元。

什么是小康?在阚阅看来,大黑山村的小康就是“让更多村民愿意回家”。

“搞装修的冯宝良今年回村投了40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做快递的刘伟投了300万元想养鹿,现在最后一笔贷款已经批下来了。”阚阅掰着指头算,今年返乡创业的村民有四五位,他想留住所有人,让他们的项目今年全部落地。

产业成形,发展机会就来了

贾宇航清楚地记得自己回到小山村的时间——2017年5月20日。

“好多同学问我,都从这旮旯走出去了,怎么还要回来。”在流水线上做了一年操作工,贾宇航感觉这样的日子“少了点儿奔头”,“我还年轻,想多锻炼锻炼自己。”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乡。

小山村距离敦化市区70公里,村边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雁鸣湖湿地。2010年以来,小山村开始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整治。环境好了,村里游客也多了。近年来,小山村一边延伸农业产业链,成立合作社、建立农产品加工厂,一边发展生态旅游,目前村里人均年收入达到两万元。

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史学良却有自己的担忧:“我年纪大了,需要年轻人搭把手,说到底,村子的发展以后还要交到年轻人手中。”

贾宇航就是在此时回来的。初中时就已搬离小山村的贾宇航刚回来时也有些不大适应:“周围没什么同龄人,和市里不一样,觉得憋屈。”

很快,贾宇航就忙了起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他,在村里发展党员、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申报旅游项目、和村民一道打扫卫生、下地干农活儿……连轴转的日子里,贾宇航逐渐找到了归属感:“现在每天空闲的时候我都会去广场上转一转,拔拔杂草、收拾收拾。”

随着对村里各项事务越来越熟悉,贾宇航也在思考,小山村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是对的。”贾宇航说,“产业成形了,发展机会就来了,我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915/7846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