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脱贫攻坚任务极为繁重,曾经有3句话形容这里:进山的路真险,困难群众真苦,移风易俗真难。脱贫攻坚以来,凉山州干部群众以脱贫有多难就有多拼的干劲儿,全力攻坚,修路架桥、易地搬迁、通水通电、打工赚钱。凭着“山高没有志气高,崖深没有功夫深,只要苦干实干,再高的山也挡不住脱贫的路”的精神,凉山州的社会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凉山州地处横断山脉核心区,绝大多数贫困村处在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极差,易地搬迁便成为脱贫的重要手段。采访过程中,记者目睹了易地扶贫搬迁进行时里的人与事,看到了当地农村、农民及党员干部的新风貌。
村民变居民 巾帼撑起“半边天”
彝族有句谚语,“火塘在,妈妈在,家就在”。8月底,在凉山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的彝绣培训班教室内,绣娘古比金牛正飞针走线,十指翻飞间,一朵彝族特有的太阳图腾出现在她手中的白袜上。
28岁的古比金牛原先住在哈甘乡,由于家庭贫困,她读到初三就辍学了。如今搬迁到沐恩邸社区,古比金牛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在昭觉县妇联组织的对社区彝绣绣娘的培训中,古比金牛表现突出。她还被选送到西昌参加培训,回到社区后,古比金牛积极鼓励社区妇女参与到彝绣中来,自食其力。
“我从小就喜欢刺绣,现在每天在社区和姐妹们刺绣,可以守好家,照顾好我的娃,还能增加些经济收入。”古比金牛的眉宇间流露着喜悦。在她的动员下,沐恩邸社区的绣娘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113人。昭觉县妇联和社区干部注意到这个勤劳善良的姑娘,让古比金牛担任沐恩邸社区的妇联副主席和绣娘管理员。
每到绣娘提交订单的日子,古比金牛就会早早来到工坊,等待其他来交货的绣娘,并仔细检查每一件成品。“我们社区的绣品不能出现一点儿问题,否则砸我们彝绣的牌子啊。”她对记者说。
据古比金牛介绍,她一天可以绣8双袜子,一双21元,一天下来就可以赚160多元。再加上每个月600元的绣娘管理员工资,一个月下来她可以赚4000-5000元。“只要踏实干活儿,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古比金牛满怀信心。
“沐恩邸”,顾名思义就是“沐浴在党恩下的府邸”。据悉,昭觉县城集中安置点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4569户21693人。安置点共分为5个社区,其中沐恩邸社区共安置昭觉县28个乡镇87个村,共计1428户6258人。
面对搬迁带来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诸多变化,“水土不服”等问题接踵而至。“不能解决好搬迁后续的收入问题,老百姓的心就永远‘定’不下来。”昭觉县委基层治理办副主任刘鹏浩说。
如何确保群众搬到社区后实现增收致富,成为昭觉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关于后续发展,我们一方面着力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特别是开展针对性培训;另一方面重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保障贫困群众有效增收致富。”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对记者说。
安居与乐业 腰包“鼓起来”
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位于金阳县东部,距离金阳县城16公里左右。
日前,记者来到马依足乡东山社区。紧挨着村委会活动中心的是一片联排楼房,坐落在山林之间,被青山衬托得格外显眼。
这一片联排的白色楼房就是东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安置点总投资4.3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安置608户3253人,二期安置591户3329人。计划安置贫困人口1199户6582人,主要来自高峰、甲依、热柯觉等14个乡镇38个村。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群众也已全部搬迁入住。
“我的祖辈一直都住在金阳县德溪乡,后来我嫁到了马依足乡。”记者在东山社区遇到白古牛时,她正在自己的便利店里忙着给顾客结账。
年轻靓丽的白古牛,原先在广东一家超市做收银员。结婚后,她随家人搬迁到东山社区,开了一间便利店。
自从记事起,白古牛就和家人居住在几十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墙面裂开、透风,屋顶瓦片损坏、漏雨。她清楚记得,每当下大雨,院子里总是积水。
“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的日子能这么好。”以前,洗衣服、做饭、洗澡是最让白古牛头疼的事。搬来这里之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挑的水仅够吃喝十分不便。而现在,东山社区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记者注意到,白古牛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外出打工,就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身边有很多人出去学习后,普通话说得比我还好,同村还有不少伙伴在快手、抖音直播。”据她讲,最近正在忙着筹备开快递代理点,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安居与乐业并重,抓好后续扶持工作同样重要。据悉,结合马依足乡集中安置点实际情况,金阳县委、县政府已经开始了后续扶持发展计划。
“妥善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增收问题,尽快让群众的日子好起来。”金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照英对记者说,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关键,“稳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截至目前,金阳县已组织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到佛山市共计913人,实现劳务收入365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10人,收入3246万元。同时金阳县坚持把用好产业扶持、扶贫小额信贷等基金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切实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向往的生活 爱音乐的彝族小伙
“遥远的毕节有个姑娘,她的名字叫雅妮,她和别的朋友不一样……”记者在凉山州美姑县洒库乡采访时,彝族小伙子恩扎拉夫在自己的新家为记者弹唱了这首原创歌曲《雅妮之恋》。
美姑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凉山州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县。全县292个行政村有272个被认定为贫困村,彝族人口占比超98%,贫困村数量居四川省第三位、凉山州第一位。
这里坡陡谷深,道路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贫困把村民困在了大山深处。简陋破败的木板房、土坯房,让贫困群众在冬日里饱受严寒,在夏日里酷暑难耐。
恩扎拉夫一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恩扎拉夫从初三开始就喜欢音乐,从小听彝族前辈的歌声长大。现在他就读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没想过我能抱着吉他给客人弹唱。”扶着自家小楼阳台上的栏杆,恩扎拉夫极目远眺,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花椒树。
恩扎拉夫原先的家在美姑县洒库乡处曲洛村,距离现在的乐美社区仅两公里。“我记得小时候上学路途遥远,别村的女孩儿嫌我们村条件差不愿嫁到这里,本村的年轻人但凡有机会出去,都不愿意再回来。”
改变发生在几年前。
挂职洒库乡党委副书记、乡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牟长申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姑县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确立了系统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全方位深化实施“抓党建、兴教育、办医疗、强内生、建基础、抓产业、除陋习、聚合力”等脱贫攻坚行动,以新时代“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精神改变贫困面貌,用“滚石上山”的奋斗姿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特别是2018年7月以来,我们提出了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前一年谋划、赶早一年实施’的工作要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安全住房方面共计10694户53223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6363户贫困人口通过彝家新寨建设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牟长申说。
现在的乐美社区,一幢幢鳞次栉比的独栋楼房依次排列,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
“我有个小目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想在读大学期间出一两首自己创作的歌曲。”说完,恩扎拉夫眉梢上扬,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