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口粮、夏粮、秋粮:粮食“三交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2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81040
内容摘要:口粮库存最为充裕、夏粮市场化收购为主、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日粮食三交底,给城乡居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口

口粮库存最为充裕、夏粮市场化收购为主、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日粮食“三交底”,给城乡居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日发布信息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20/21年度我国三大谷物仍将供大于需。其中,小麦产大于需1400万吨左右,稻谷1700万吨左右。小麦、稻谷口粮品种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口粮供应绝对安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说,从季节上看,我国粮食生产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从供求形势看,国内谷物供需总体宽松,库存充裕,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又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对粮食市场的冲击。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产量为1.43亿吨,同比增加121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32亿吨,同比增加76万吨。早籼稻产量2729万吨,同比增加103万吨。虽然今年早籼稻生长期间,主产省遭遇洪涝灾害,早籼稻单产受到较大影响,但由于播种面积增加,弥补了单产下降带来的损失,总产有所增加。

从粮食质量看,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消费的引导作用,不断满足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要求。

夏粮:市场机制日趋完善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926万吨、早籼稻累计收购47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分别为615万吨、40.5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总体看,今年夏粮收购市场化收购比重提高。截至目前,小麦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87%,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早籼稻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90%。这充分说明粮食市场流通顺畅,各类主体市场经营意识浓厚,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日趋完善。

据监测,目前主产区小麦均价约每斤1.18元,较去年同期高3-5分钱左右;优质小麦需求旺、销路好,部分优质品种价格在1.27元以上,较普通品种高0.1元左右。这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品种供给,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户储粮防灾应急意识增强,家庭存粮相对往年有所增加。秦玉云认为,这有利于“藏粮于民”,丰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同时也有利于种粮农户合理安排售粮时机,增加种粮收入。

秋粮:有望仍是丰收年

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生产收购重中之重。从生产看,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目前长势总体正常,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仍将是一个丰收年。

秦玉云说,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籼稻、粳稻收购价格略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新粮上市后将有所回落,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玉米价格涨幅明显,属于恢复性上涨,仍处于合理区间。从政策看,为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护种粮积极性,今年有关部门将中晚籼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一分钱。

秋粮收购时间跨度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重点抓好“两个收购”:一方面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健全完善市场化融资支持机制,引导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入市;一方面督促中储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口粮、夏粮、秋粮:粮食“三交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912/7843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