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住深山用真情 产业帮扶见实效 ——记牛镇镇南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文革
刘文革,男,安庆市农业农村局选派驻村干部,高级农艺师。自2017年7月至今担任太湖县牛镇镇南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南阳村在他的带领下,用“心”扶贫筑思想,用“艺”扶贫强产业,用“智”扶贫拓思路。3年多下来,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由6000元提升至17.9万元(2019年底),累计脱贫324户1176人,贫困发生率由36.3%降至0.12%,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带贫减贫成效明显。
用“心”扶贫筑思想
2017年7月的一个艳阳天,刘文革怀揣着满满的激情和信心来到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南阳村,他决心要把自己对农村、对农业的专业知识转换成百姓脱贫致富的方法。然而,现实很快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在和村两委干部的交流中、在下乡的见闻中、在和乡亲们的拉家常中,刘文革感受到的是村里的迟疑、百姓的观望还有民风不正。静下心来,刘文革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白天一家一户的走访,摸“家底”,晚间将白天走访情况总结理思路,掌握清楚了村里贫困的主要原因,乡亲们对扶贫工作半信半疑、等靠要思想比较重,村里产业除了零散的习惯种植、养殖外,产业几乎为零,两委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一筹莫展......
针对掌握的情况,刘文革制定了南阳村扶贫三年工作计划。他首先把准思想认识这个核心问题。多次找村里两委恳谈,修订村两委的系列工作规章制度,将两委的心和行动都聚集到村里的发展上来,例如,他建立两委一周一例会制度,例会上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每位成员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党员、代表、组长家去征求商讨意见,制定了《村规民约》,将村民的行为规范约束起来,一心一意谋求家庭幸福。村里建起休闲文化广场、组建起各种文娱队伍,成功举办两届春晚活动,评选表彰“南阳好人”,村民精气神大大提升,村里打牌等不良风气明显好转,为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用“艺”扶贫强产业
干群思想上的弯转过来了,扶贫工作的局面也就打开了。南阳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全村872户32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8户1180人,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妇女、孩子、老人居多。刘文革认为,要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得靠“两业”即就业和产业。如何将留在家里闲置的妇女老人们的劳动力利用起来来增加家庭收入呢?刘文革带领村两委多次研究商讨、外出学习考察,利用自己所学的农业专业知识,结合南阳村自然气候、种植习惯、地势地貌特征,最终确定茶叶为村级主导产业,制定“引进茶叶新品种,精细改造老茶园,改进加工包装工艺,培育营销新途径”的发展思路。在新品种上,从浙江引进黄茶栽种在坡度40°以上的山坡,建立了黄茶产业扶贫基地,发展黄茶1500亩,指导改造老茶园1200 亩,村级新建茶叶加工厂1座。村集体带头、成熟的技术、成功的范例,彻底的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家家户户将昔日里的荒田荒地利用起来争相种植起茶叶。如今,南阳村人均茶叶种植面积1亩以上,今年全村生产干茶13000斤(其中绿茶6000斤,黄茶和白茶7000斤),村里也成功创建以茶叶为主的“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
用“智”扶贫拓思路
如何将产业这篇文章做大做强做持续?这一直是萦绕在刘文革脑中的一大难题。刘文革认为首先要在产业种植规模上下功夫,他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利用自己的资源关系,专门编印了涵盖茶叶品种介绍、老茶园改造及茶园栽培管理、茶叶加工、营销等内容的培训资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扶贫夜校、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培训,引导全村广大农户不断开发新茶园,适时进行老茶园的更新和改造。种植规模跟上来了,刘文革又在为茶叶的的质量和销售忧心着。他和村两委一班人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先后引进外地黄茶种植大户成立《南阳村母子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太湖联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太湖将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在茶叶种植管理的技术、采摘加工技巧和销售渠道上关联着分散发展的农户,解决了茶户的加工生产和销售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茶叶种植大户基地道路建设的投入,通过茶叶协会的引导推介塑造牛镇黄茶品牌,开拓销售渠道和形式。利用牛镇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将茶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机衔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刘文革还在为村里的产业谋划着、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