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易地扶贫搬迁让近千万贫困群众过上新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3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81138
内容摘要:走进西藏那曲市色尼区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平措次仁家,伴随一阵嗒嗒嗒的声音,他正忙着在缝纫机上赶制工艺品,搬出大山,住进新房

走进西藏那曲市色尼区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平措次仁家,伴随一阵“嗒嗒嗒”的声音,他正忙着在缝纫机上赶制工艺品,“搬出大山,住进新房子,还有了新活干,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工艺品销量不错,接下来打算再买些缝纫机,带着村里人好好干!”平措次仁对未来充满憧憬。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和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入住。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千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逐渐摆脱贫困、安居乐业。

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

易地扶贫搬迁,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出门、吃水、上学、看病,在高山上生活没有不难的。”重庆巫溪县文峰镇正溪村的李秀萍坦言,一年前全家5口人还住在山腰的一间土坯房里,搬下山是几代人的梦想。

2019年,这件喜事落到了李秀萍家。文峰镇4个集中居民点拔地而起,在河坝集中居民点建起一套套房子,22户贫困户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一出门,路是平平展展,买东西不用肩挑背驮了,打开水龙头哗啦啦就有自来水,太安心了!”李秀萍说。

“重庆的高寒山区、深山峡谷和石漠化地区,居住着六成以上的贫困群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高山区贫困群众资源贫乏、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就地脱贫难度大,重庆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贫困群众25.2万多人。

走进藏族老人次旺久米的家,酥油茶冒着热气,一屋新家具光洁发亮。“屋里亮堂堂,心里暖洋洋,好政策让我们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去年次旺久米全家从西藏贡觉县木协乡康布村搬到拉萨柳梧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启了新生活。

康布村位于横断山脉深处的三岩片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人在山上住,农田斜着挂”。“以前家里三块石头一口锅,日子过得很难。现在新家又大又敞亮,家具、家电都配全了,变化太大了!”说起新家,次旺久米总是滔滔不绝。

近5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近千万贫困人口告别偏远山区,搬进了新家,相当于每天有5000多人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山沟沟里搬出来,开启新生活。

告别黄河滩,住进电梯房,今年是李清河搬进河南封丘县李庄镇临河小区的第四个年头。李清河说,一直以来滩区基础设施薄弱,路是黄土路,房是土坯房,想发展不容易。

新一轮脱贫攻坚,封丘县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2万多滩区群众搬入新家。“小区周边有医院、学校、公园、集贸市场,看病上学抬脚就到,买菜、遛弯也很方便。”李清河说,现在每到傍晚,他总会到公园跳广场舞,“搬出‘水窝子’,幸福生活比蜜甜。”

精准施策解心结,新居民拥抱新生活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为啥当初自己不敢搬下山,其实李秀萍有心结:“住在山上,有土地种玉米,至少够吃吧。下了山,一家人靠什么过活?”李秀萍的疑问也是许多高山群众的担忧。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施策,就业、社保、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及时跟进,打消群众的顾虑。“搬迁补助7万元,农房收储3万元。算下来,这个新家,我们没咋掏钱。”如今,李秀萍当上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年收入8000元,她还开了一间小卖部,“山下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稳得住,要带动“新居民”融入社区。刚到拉萨的时候,次旺久米的两个女儿阿松和普普担心,过去生活靠放牧、居住靠碉楼、烧火靠柴薪,不知能否适应山下社区生活。

为此,社区开设培训班,教搬迁群众学语言、学技能。阿松和普普在社区的幼儿园找到了新工作,成了收入稳定的上班族。

搬入新小区,还要减轻群众负担。“我们把旧村复耕后土地流转收益金用作小区物业费,每户每年收益500元。把小区临街商铺收益用于村民房屋装修改善,每户收益6000余元。”封丘县委常委、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说。

一个个举措解开搬迁群众的心结。如今,在河南封丘的各个安置点,配套设施完善,出行、用水、看病、上学问题逐一得到解决。以前李清河担心,住上楼房种地农机具怎么存?小区专门设置农机具存放点,不管是拖拉机、收割机,还是锄头、耙子等小型农具,编排号码,专人看管。

政策给力,解决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和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已全部完成,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入住。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乐业才能安居,干活有劲头,生活有奔头

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换住处,更要找到新门路。“对脱离原生产资料且有劳动力的农户,我们全部纳入扶贫就业培训,将工作重心逐步由‘搬得出’转向‘稳得住、能致富’。”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易地扶贫搬迁的12951人,通过特色农林业、劳务经济、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有了稳定收入。

确保搬迁群众稳脱贫、不返贫,关键在保就业。“过条马路就能到家,再不用担心照顾老人和辅导孩子作业了。”自打搬进新小区,封丘县姚庄村村民朱济芳在小区对面的工厂里当仓库管理员,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

近年来,封丘县出资建立标准化厂房,引进服装加工、汽车配饰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朱济芳所在的亿德隆汽车配件公司,吸纳5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带动69户贫困户脱贫。车间内,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经过技术培训,有了一技之长,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在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安置小区,来自聂荣县的易地搬迁户多加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店铺,每天营业额有几百元。“前期投资5万元,来自政府的创业扶持资金。”多加充满干劲。

在安置小区里,像多加这样的搬迁户共有673户,人数超过3000人。他们来自那曲市色尼区和其他7个县,如今在政策带动下都有了新生计。“社区积极对接扶贫办提供的转移就业机会,有的搬迁户在物业公司做保安、有的开设小商店,有的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索朗卓玛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易地扶贫搬迁让近千万贫困群众过上新生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903/783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