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我国劳务输出大省,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工转移输出2380.1万人。从农民工就业情况看,宜宾市在四川全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全市农村劳动力234.23万人,转移输出160.68万人,转移就业率68.60%,农民工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大头”。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宜宾较为有效应对疫情导致的农民工就业难、创业难、外出难等困难,农民工输出人数同比增长0.5%,实现了颇为不易的“逆势”增长;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8%,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疫情下,宜宾如何化危为机,实现“逆势”增长?近日,记者走进宜宾市叙州区、翠屏区、屏山县、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采访用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返乡农民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探究增长背后原因。
摸清家底,呈现新变化——农民工务工人数省内超省外趋势不断加大
近日,记者通过宜宾市人社局城乡充分就业动态管理信息库,清晰查看到全市农民工就业情况。信息库每个数据背后,都对应着海量汇集的一条又一条农民工信息,可以具体查到每个人。
“底数不清,政出不明。从2月23日以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一个月内完成了城乡劳动力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市人社局局长饶福勇说。
通过“大摸底”,全市建立了“一本台账”、做到了“五个清楚”,即建立了城乡充分就业实名制网格化动态管理信息台账,做到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农民工三次产业就业、农民工就业区域分布、农民工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农民工就业动态变化五方面清楚。
相比城镇,对农民工摸底是难点。去年开始,宜宾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在市县乡村建立起四级农民工服务中心(站),触角伸到最基层。
摸底数据显示,全市转移输出农民工160.68万人,同比增长0.5%,其中省内81.77万人、省外78.91万人。从去年开始,宜宾农民工省内就业首次超过省外,二者相差1.16万人。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一数字扩大至2.86万人,经过摸底,这部分人大多回到本市工作。
“一方面,沿海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出现用工减少或薪酬降低现象,另一方面,四川等内陆地区大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开始出现与沿海‘抢人’的趋势,尤其是有技能有经验的农民工。”市农民工服务和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甘华锋分析。
从记者调查看,以宜宾农民工从事最多的制造业(44.5%)来说,省外月工资在5000-7000元,省内大部分有两三千元的差距,不论从收入还是工作习惯看,此前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大多仍愿意走出去。
为帮助他们及时返岗就业,宜宾大力实施“春风行动”,32个春运志愿站服务1.45万名农民工,开通专车专列包机3016次输送4.86万人,为农民工提供健康证明90多万份。浙江、广东等省主动对接,由省市领导带队,专门派出工作组驻宜宾叙州区、翠屏区等农民工输出大区(县),提供便利。“我们与用人企业‘点对点’对接,要求他们不要盲目招工,农民工回去就要有岗位、有事做。”叙州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黄燕说。
由于反应快、动手早,用人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宜宾农民工输出并未受到疫情较大冲击,输出人数还实现了小幅增长。浙江首次超过广东,成为宜宾农民工输出最多省份(26.41万人,占33.51%)。
同时,宜宾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问题,近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呈下降趋势,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锐减。2019年农村劳动力资源同比减少7.46万人,减幅2.29%,主要原因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和农民工加速外流。
精准施策,解决新问题——4235名“二次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超80%
在宜宾,农民工被定位为战略资源,服务保障农民是一项战略性工程。由于提早意识到疫情将对农民工就业带来诸多困难,2月21日,宜宾印发今年市委“1号文件”——《宜宾市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八条政策措施》,实施八项工程,给钱给政策、给岗给荣誉,甚至对购买商品房也有补贴,被农民工亲切地称为“农八条”。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宜宾抓住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有利因素,在3月份加速农民工输出,从分析图上看达到了短期峰值。进入4月份,受国外疫情影响我国沿海外贸企业订单减少、用工下降,宜宾农民工也开始出现“二次返乡”现象。
此时大数据再次发挥作用,宜宾“一对一”对接“二次返乡”农民工,每周形成报告。在第21期周报上记者看到,截至8月6日,全市“二次返乡”农民工累计4235人,占外出农民工的0.26%,其中省外3732人,目前通过“六个一批”再就业3412人,占比80.56%。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几年主动承接从深圳、广州等地转移的人工智能、电子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从某种意义讲,疫情对开发区是一次机遇,不仅帮助其承接沿海订单,还吸纳了此前到沿海企业从事制造业的具有“同质化”特征的大量本地农民工。
在苏格通讯公司,记者遇到了从广东回来的25岁小伙张朝光。由于之前打工的企业订单下降,他选择回到家乡,现在已经从一名普工升为包装线班长,能拿到政府返岗补助,还能照顾家人。他对现在的情况很满意。
在开发区,朵唯公司是用工最多的企业,抓住复工早的机遇,“抢”订单、扩产能。“公司从去年底的1700多人迅速增加到今年3月底的3400人,几乎翻番,大部分都是返乡农民工。招工时政府发挥了大作用,采取‘一县对一企’的办法,仅叙州区就招了1400人。扩产后,我们现在仍有130人用工缺口。”公司副总裁卢平说。
相比就业,自主创业难度则大得多,这在宜宾“二次返乡”农民工就业中仅占3%。在刚脱贫的屏山县,记者见到正在紧张修建猪舍的刘汉东和吴延金,他们都在广东打工多年,受疫情影响回乡,想靠多年积蓄自己创业,“让人生冒点火花”。
“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为了支持我们创业,村里协调了养殖用地,协调了贴息贷款,这是以带动贫困户为要求的,村集体还以入股方式帮我们修建产业路。”刘汉东边抹汗边说,“我们现在正加紧施工,8月底前要入栏1500头猪,就能一次性享受30万元奖补。”
乡村是农民工就业的“蓄水池”,对返乡农民工有巨大的容纳功能。在宜宾“二次返乡”农民工中,有527人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叙州‘二次返乡’且暂时没有就业意愿的有27人,我们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一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兜底保障。”黄燕说。
增收有望,展现新成效——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
从统计部门数据看,上半年宜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5元,同比名义增长8.0%,其中经营性收入2908元,同比增长8%,工资性收入2685元,同比增长8%,转移性收入1847元,同比增长7.9%,财产性收入166元,同比增长7.5%。
“这个数字不算高,宜宾农民增收幅度上半年在全省排第五位。”市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从全省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7.6%,其中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0%,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7%。比较而言,宜宾农民经营性收入同样增长较快,而工资性收入增速则明显快于全省。
在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记者看到20年前回乡创业的张德兵如今领办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茶业公司,带动500多农户种植茶叶致富。“疫情期间,政府让我们享受购农机50%补贴、用电80%补贴,还通过补贴将订单收购价提高30%。”这些政策吸引刚从内蒙古返乡的李珑前来打工,他负责公司网店销售。网店从3月至今已有25万元营业额。
宜宾鼓励像李珑一样从事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相关工作,这些不固定时间地点、但有工资收益的就业,被统计到灵活就业中。在“二次返乡”农民工中,灵活就业的有1023人。
在政策助力下,今年宜宾农产品普遍产量好、价格高,尤其是竹业、茶叶、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上涨。长宁县拥有著名的“蜀南竹海”景区,疫情期间对旅游业受影响较大。“当前乡村旅游恢复很快,景区虽仍有限流,但住宿餐饮等都已爆满。通过农旅融合,预计到年底园区能解决就业1600人以上,竹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夏梦说。
“从工资性收入看,虽然到省外打工收入高一些,但支出也比本地高。从可支配收入看,两者差不多,在宜宾各种保障还会好一些。”宜宾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项德银说。
在南溪区普瑞斯生物科技公司,记者见到7月“二次返乡”的农民工张水霞,她夫妻俩此前在广东做灯饰生意。“生意不好就回来了,我现在做灯检工作,一个月4000多元,老公做采购,整体收入和广东差不多,还能照顾两个孩子,就不打算出去了。”她说。
6月,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在宜宾召开。宜宾各县(区)与100家重点企业有效对接,达成共建劳务基地协议,每年可为2.5万人提供就业,大量项目投资也转化为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全省看,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成为一大亮点。